我要参展

风味双流 韵启千秋:第四届彭镇摄影周,以影像绘就古镇新生

分享:

2025 年 10 月 24 日 — 10 月 31 日,以 “风味双流 韵启千秋” 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举行。这场延续四载的影像盛会,从首届 “安逸生活” 到本届的风味深耕,始终以 “艺术回归生活” 为内核,在明清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搭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专业与公众的桥梁。为期 8 天的展览与系列活动中,彭镇的古街肌理、市井烟火、传统美食与现代活力通过多维镜头语言立体呈现,让这座曾 “门前冷落鞍马稀” 的古镇,再度成为全国瞩目的文旅地标与文化 IP。

微信图片_2025-11-03_215117_126.png

四载深耕:从影像实验到文化品牌的蜕变

彭镇摄影周的缘起,始于土生土长的双流人、艺术总监王琦的乡愁与初心。四年前,拥有明清老街与蜚声海内外的观音阁老茶馆的彭镇,虽吸引着摄影爱好者零星打卡,却未能让文化热度转化为全域发展动能。2021 年秋,王琦联合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著名策展人那日松,提出创办摄影周的构想,希望以摄影为媒介,让艺术反哺故乡。

从 2022 年首届 “安逸生活” 的初试锋芒,到 2023 年 “小镇奇遇” 首创摄影真人秀模式,再到 2024 年 “AI 彭镇” 探索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第四届摄影周以 “风味双流 韵启千秋” 完成主题迭代,形成 “传统 - 现代 - 未来” 的完整叙事脉络。总策展人那日松表示,四年来,摄影周已从单纯的艺术展览,成长为深耕地方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公共文化实践,成为展现双流历史人文魅力的重要窗口。如今的彭镇,已从仅有二三十家茶馆的清冷小镇,发展为近两百家茶馆遍布街巷、老街房屋 “一房难求” 的文旅热点,年吸引游客近 500 万人次,用影像力量印证了 “艺术赋能乡村” 的生动实践。

创新实践:全民参与的影像狂欢与风味叙事

本届摄影周在跨界融合与公众互动上实现多重突破,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体系,让影像艺术真正走进寻常生活。

作为重磅特色活动,“摄影真人秀” 第三季全面升级为 “影像共创计划”。解海龙、许云华、金平、杜子、罗金倩、秋笔、严芳七位国内知名摄影家,以 “双流风味体验官” 身份驻镇 6 天,摒弃旁观者姿态,深度融入彭镇日常。他们与居民同吃同住,在百年茶馆与老茶客闲谈,在清晨市集共同采购,走进家庭厨房生火做饭,以 “做饭、吃饭、聊摄影” 的沉浸式方式捕捉烟火瞬间。摄影师们实时分享创作理念与技巧,所有作品均配以被拍摄者的口述故事,最终在永丰茶铺等公共空间展出,让艺术回归生活本真。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钟维兴盛赞,这种扎根地域的创作模式,为当代摄影提供了 “在地性创作” 的优秀样本。

微信图片_2025-11-03_215310_704.jpg

“彭镇居民拍彭镇” 手机摄影展则打破专业壁垒,让全民成为文化主角。从 9 月至 10 月征集的作品中,100 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老茶馆的晨雾、巷口的糖画摊、孩童追逐的瞬间,虽无专业技法加持,却满含对家乡的赤诚热爱。这些充满 “毛边感” 的日常影像,在古镇展区与社区同步展出,让居民看到自己的生活被郑重置于艺术展墙,唤醒了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

微信图片_2025-11-03_215305_358.jpg

“美食摄影邀请展” 成为跨界融合的亮点。高分辨率镜头下,双流兔头的麻辣鲜香、彭镇老茶的温润甘醇被转化为视觉盛宴,让观众在影像中 “尝” 到烟火气。配合双流非遗及特产市集的活态展示,蜀锦技艺、传统美食与影像艺术相互赋能,构建起 “味觉 + 视觉” 的双重体验,让 “风味” 主题更加立体可感。此外,多场女摄影师专题与真人秀作品幻灯晚会在夜间举行,投影灯光映照着古老建筑墙面,雨丝与光影交织,形成独特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夜间幻灯晚会是本届摄影周的特色活动之一,也印证了“艺术公共性”的实践价值。10月24日至26日每晚19:30-20:30,在彭镇古镇马市坝广场和黄水镇板桥社区轮流举办主题放映,其中,“摄影真人秀专题放映+艺术家对谈”环节尤为热烈。秋雨中,巨大的投影将影像投射在古老的建筑墙面上,观众撑伞驻足观看投影作品,雨丝与光影交织,成为连接影像与现实、作者与观众的特殊媒介,也完成了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生活的无声对话。

微信图片_2025-11-03_215301_507.png

民生赋能:从文化 IP 到百姓福祉的双向奔赴

摄影周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传播与展示,更在于为地方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让文化红利真正惠及民生。四年来,在彭镇镇政府与双流区文旅局的联合推动下,摄影周已成为文旅融合的 “催化剂”,带动全镇业态全面升级。

数据见证着古镇的蜕变:曾经无人问津的老街商铺,如今租金水涨船高仍一房难求;无需停车场的小镇,如今配套建设的多个停车场常处于饱和状态;居民们通过停车引导、茶馆经营、民宿服务等获得直接收益,仅停车引导一项,不少家庭日均就能增加百元收入。观音阁老茶馆作为核心地标,不仅保留了 “寅时生火”“一元老茶” 的传统,更成为连接新旧生活的纽带,年营业额大幅增长的同时,仍维系着社区的集体记忆,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

微信图片_2025-11-03_215910_633.png

王琦始终坚信,摄影周的终极目标是让彭镇成为 “没有围墙的美术馆”。未来,他计划让更多摄影作品走进百姓家中,让生活与美学无缝融合,让艺术延伸到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本届摄影周期间,组委会还组织摄影师为居民开展手机摄影培训,将艺术赋能落到实处,让全民创作成为常态。这种 “文化 IP + 民生福祉” 的双向奔赴,让彭镇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既留住了老味道,又焕发了新活力。

愿景永续:书写乡村振兴的 “彭镇经验”

第四届彭镇摄影周常规展览落下帷幕,但影像为古镇注入的生命力仍在延续。从区域性活动成长为全国性文化 IP,彭镇摄影周探索出的 “艺术回归生活” 理念,为中国乡村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如今的彭镇,清晨的薄雾中总有摄影师架起相机,茶馆的第一壶热茶与快门声一同唤醒古镇。这里既有剃头匠的推剪声、老茶客的闲谈声,也有跨境电商的订单提示音、年轻创业者的讨论声,传统与现代在此共生共荣。王琦表示,未来摄影周将继续深化 “艺术赋能乡村” 的使命,持续挖掘双流的人文历史与地域特色,让彭镇真正成为 “全民影像狂欢的节日” 与 “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当快门声与茶香在青石板路上久久回荡,当老街肌理与现代活力在镜头中碰撞交融,第四届彭镇摄影周已不止是一场影像盛会,更是一曲关于故乡、生活与艺术的赞歌。它用四年时间证明,最动人的影像永远源于最深厚的生活,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必然生长于最质朴的土地。而彭镇的故事,仍在影像的见证下,续写着 “韵启千秋” 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彭镇摄影周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