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十年——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首次亮相北京
以影像绘就湾区智造新篇章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述的《制造强国十年——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览》,于2025年10月20日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开幕。这是大湾区制造主题摄影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以影像为媒介,将湾区工业精神带入首都视野。

展览通过150余件精选摄影作品及创新展陈形式,全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近十年来在制造强国战略下的卓越成就与创新活力,是广东文艺界以艺术赋能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工业故事的生动实践。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中国文联机关服务中心主任肖世革,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鞠鹏、宋靖,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副总指挥陈延伟,以及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出版传媒、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北京摄影家协会及企业界代表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展览启幕。开幕式由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李洁军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构建起“深圳—香港—广州”全球领先的创新集群,建成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等一批大国重器,培育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态。就在今年九月,中国文联与中国科协在杭州共同举办“艺术与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会,聚焦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艺工作的使命与路径。张政书记发表了前瞻性的重要讲话,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文艺工作者要勇于回应时代呼唤,放大科技与艺术的双重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展现文艺的独特价值。本次展览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响应与艺术呈现。
展览自2025年5月启动征稿以来,共收到2897件投稿作品,经严格评审,123件入选作品与特邀作品共同构成展览主体,覆盖大湾区城市的工业发展脉络,彰显了创作深度与广度。展览围绕“新质生产力——革新之魂,动力之源”“人工智能制造——智造序曲,未来已至”“绿色制造——持续之道,和谐共生”“制造强国10年回顾——跨越十年・铸就新章”四大主题板块,从“鲲龙”AG600、“梦想号”钻探船等重大装备的雄姿,到智能机器人精准作业、海上风电矩阵等前沿场景,从深中通道、智能植物工厂的建设发展,到大湾区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展览系统梳理并影像化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十年来在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科研攻坚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王垂林表示,回望《中国制造 2025》实施以来的十年奋斗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创新驱动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中,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了澎湃的“湾区动能”。
摄影家代表薛云麾和团队通过历时半年的深度创作,走访三十余家企业,用镜头转译科技,捕捉硬核创新背后的人文内核。他说,工业影像已成为连接科技与人文、制造与智造的重要桥梁,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事更具温度与共鸣。
今年正值vivo成立三十周年及深耕移动影像十周年,这恰与“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十年同频共振。vivo总部影像认知产品部总经理汤青良表示,vivo通过自研影像芯片、“蓝图影像”及与蔡司联合研发APO超级长焦等技术突破,构建独特影像技术体系的实践,企业正通过“自研+共研”双轮驱动,让移动影像技术深度融入智能制造发展浪潮。

为突破传统展览形式,展览创新运用了柔性屏、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并设置vivo主题展区与李舸的大型工业摄影装置《智工开悟》,通过动态与静态作品的交互,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沉浸式空间,展现了新时代工业美学的多元可能。
开幕式后,“智造强国·十年辉煌”2025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学术研讨会召开,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当代视觉表达”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为工业摄影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十五五”规划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将展开新的宏伟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场景,广东文艺界将努力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气象、彰显中国精神、富有岭南风韵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与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交相辉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持续贡献文艺力量。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承办,北京站首展之后,将陆续在广州图书馆、东莞、汕头等地巡展,持续展示大湾区的智能制造之美、科技之强、艺术之光。



部分展出作品

李舸作品《智工开悟》

《测试》于文国作品
广东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测试新产品。

《玻璃瓶里的大学问》 李洁军作品

冠旭耳机声控实验室新品测试。胡国庆作品

科技赋能,亚光5号无人船竞渡。李华胜作品

《繁忙的盐田港》 李伟源作品

《钻针之光》 李志良作品

《晨光中的深圳号》 刘东红作品
比亚迪深圳号停靠在小漠国际物流港,这是比亚迪深圳号在小漠港首航。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中心探测器外工人正在高空安装光电倍增管模块,那是探测器的眼睛。刘悦湘作品

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企业自主研发的怪虫机器人在城区高楼上清洁太阳能电池板。薛云麾作品

《中国散裂中子源》 张村城作品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李奶奶看着机器人秀舞,90岁的她如孩童般舞动。 朱洪波作品

“鲲龙”AG600正进行相关系统调试。肖雄作品

技术人员在珠海的海上风机平台上开展运维巡检。邱新生作品

《拥有狮王功夫的佛山大众》 潘梓奇作品

珠海格力电器总部展厅,多台机械臂化身“音乐艺术家”。朱泽辉作品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