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解海龙做客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大讲堂

分享:

640 (5).jpg

讲座现场

7月29日,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艺术大讲堂”继续开讲。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摄影家解海龙,以《纪实摄影的社会实践》为题,结合自身多年创作实践和艺术感悟,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德海出席,中国摄协机关、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和中摄协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部分干部职工参加,同时现场还邀请了北京市东城区、石景山区摄协代表,全国300余名基层摄协负责人和摄影人线上听课。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主持讲座。

640 (6).jpg

讲座现场

解海龙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和丰富案例为大家进行了精彩授课。《阿布洛哈纪实》记录了麻风病人村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图景;《归零——马贵家的幸福生活》对乡村打工人马贵一家进行了生动刻画,引导大家在拍摄家庭主题时要融入其中,进而找到一条主线;《我要上学》传递出摄影并非营造苦难,而是记录进程,探索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捧起希望——给您讲述大眼睛背后的故事》更是表达了解海龙本人对于纪实摄影的认识,“认准一件事,一直往下走,永远在路上”。解海龙还为大家总结了拍好照片的五个方面,即:真、新、美、深、难。并进一步概括为三个层次,即拍好照片首先要有真实性(真)、创新性(新)、审美性(美);要想成为经典照片,则还要有深度性(深)、思想性;而要想成就像《白求恩大夫》这样的传世之作,极难拍到(难),则要求摄影人在有机会拍摄时,让心离得更近。

640 (7).jpg

讲座现场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授课,大家感到意犹未尽,普遍认为,解海龙用镜头托起了明天的希望,这不仅是一堂纪实摄影课,更重要的是一堂思想教育课。摄影是时代的因子,融入时代、汇于潮流,方显摄影的价值和力量;摄影是时间的因子,在无声岁月中沉淀传世经典之作;摄影是人间烟火的情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终将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摄影是生活的元素,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泥,艺术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640 (8).jpg

讲座现场

640 (9).jpg

讲座现场

640 (10).jpg

全国部分地市级摄协负责人和基层摄影人线下集体观看  地市级摄协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上腾讯会议室听课的全国部分地市级摄协负责人和基层摄影人学习热情高涨,一些基层摄协还组织了集体观看交流。他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仅提升了摄影技能,也提升了思想素养,激发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愿望,将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参与到摄影创作实践中,为推动摄影艺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赵倩玉、李晓栋

摄影:陈黎明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