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以“苍穹之上・龙门山之巅” 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彭州山地摄影周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龙兴集启幕。摄影周以六大主题展览、学术交流、户外摄影实践等活动,汇集了15名摄影家和100余名摄影爱好者400余幅作品,为当地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开幕式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线云强,四川省文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秘书长仲晓玲,吉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东航,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副主席田捷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驻会负责人、副秘书长胡文,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顾问王达军,四川省摄协副主席刘应华、金平,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阳,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双甲,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摄协主席李洁军,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吉林省摄协主席郑春生,吉林省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荆宏,成都市摄协主席曹铁,首届中国彭州山地摄影周艺术总监、大可艺术馆创始人王琦,摄影家龙江、郭际、高铭、陈业伟,本次摄影周策展人那日松等参加活动。
六大主题展,展现全球山川壮阔之美
本届摄影周的主题展览围绕“国内外山地自然景观”“野生动物”“龙门山景观”“立体山水·彭派之城”彭州市全国摄影作品及“龙门探影”户外摄影活动等六大主题,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等时代发展主题呈现。所有作品通过“空中美术馆”与户外实景展览的方式展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深度融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在龙兴集“空中美术馆”展区的“野生世界”单元,有法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家吉勒斯·马丁的《摄影的诺亚方舟》、法国著名地理摄影师阎雷的《迷蝶》;“天府名家”单元呈现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的四川摄影家的作品,如王达军的《山悟》、王建军的《自然与文明》、田捷砚的《贡嘎群山》、金平的《喜马拉雅冰川》、郭际的《黑白山河祭》等;“峰影留形”单元展示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龙江的《空气稀薄地带》、孙成毅的《聆听大地》,还有著名风光摄影家陈业伟的《巅峰之路》及台湾著名登山家、摄影家高铭和的《世界名山》等作品。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龙兴集户外展区展示的是四位年轻摄影师及其作品:安久的《星河画卷》,秋笔的《南极》、储卫民的《格陵兰之光》、丁亦然的《冰岛》。龙兴集湖畔景观长廊展出主题为《繁花似景》,由公开征集精选而出有关彭州龙门山景观摄影作品。宝山村农场主展区展出的是《大地之诗》——“龙门探影—百名摄影师走进彭州”户外摄影活动获奖及优秀作品集萃。当龙门山巅的云雾与摄影艺术的光芒交织成永恒的记忆,这场以苍穹为幕、山河为卷的光影盛宴,不仅定格了彭州山水的诗意与力量,更将“山地美学”的种子播撒向全球。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展览现场(来源:品鉴彭州)
展览现场(来源:品鉴彭州)
胡文表示,山地摄影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记录,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此次摄影周汇聚国内外顶级摄影家,呈现了世界各地的壮丽山川,必将推动山地摄影艺术的发展,并为全球摄影师提供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文旅融合,推动山地旅游发展
影像是记录的工具,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为让更多人关注和欣赏彭州“百里画廊”的“彭派”山水独特魅力,本届摄影周特别策划了“龙门探影——百名摄影师走进彭州户外摄影活动”,3月22日至28日,面向全国公开招募的116位摄影师深入彭州,用相机聚焦彭州龙门山区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
“龙门探影——百名摄影师走进彭州”户外摄影活动嘉宾和入选摄影师合影。(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活动结束时,组委会共收到92名摄影师投稿的348幅作品,经过评选,共40幅作品入选。这些作品镶嵌在“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的宝山村的田野中,将艺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产生出“大地之诗”的美学景观。入选摄影师纷纷表示,龙门山的独特地貌与丰富文化为大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传递更多彭州山地的壮丽风光与人文故事。
龙门山镇宝山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党委书记贾卿表示,宝山村正以摄影艺术为纽带,逐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展览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学术交流,解读龙门山的地貌奥秘
4月3日举办的“地形学与新地形摄影”专题研讨会,汇聚了地质学家、摄影家及文化学者,共同探讨摄影在记录地貌变迁、生态变化中的作用。
研讨会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研讨会上,彭州城市推介官李静向大家介绍了彭州的文旅资源,展现了彭州在山地摄影、生态旅游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来自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冰川与环境学家,八十高龄的张文敬教授指出,龙门山不仅是四川重要的山地生态屏障,更是地质演化的重要见证。龙门山的地貌形态记录了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而摄影正是解读这一自然史诗的重要手段。他提出的“高差生美感“,得到了在场嘉宾的共鸣。大家围绕“新地形摄影”展开讨论,分享了他们在地貌摄影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地理摄影的艺术表达方式。此次学术交流,不仅为摄影师提供了专业的地质学知识,也为山地摄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王琦表示,“山地摄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摄影师具备精湛的摄影技术,更需要对自然、地理、生态等学科有深入理解,从而才能创作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幻灯晚会,名家分享山地摄影的壮丽与极限
摄影周期间的两场幻灯分享会在龙兴集举行,不仅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让观众在光影流转间,感受到山地摄影的魅力和挑战。
龙江带来了他历时多年拍摄的《空气稀薄地带》,这组作品记录了他攀登八座海拔超过8000米山峰的壮阔旅程。台湾摄影家高铭和分享了他的作品《世界名山》,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世界著名山脉的独特风貌。廖铁军以《带一部手机去摩洛哥旅行》为题,结合他应邀去往摩洛哥拍摄的经历和摄影作品,与现场观众分享如何用智能手机拍出“大片”。
分享会现场(来源:彭州山地摄影周)
本次摄影周不仅是一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准影像艺术盛会和一次文旅融合的新兴实践,更是一个助力彭州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提升的大好契机。彭州自然资源独特,拥有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园区——龙门山旅游度假区,孕育了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赛事品牌,涵养了天彭牡丹花会、关口棒棒会等民俗品牌。此次山地摄影品牌的确立,进一步丰富了山地户外产业生态圈,在推动彭州市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国内外摄影艺术交流搭建了全新的高端平台。未来,彭州将持续深耕摄影文化产业,化“镜头语言”为“文化流量”,化“文化流量”为“游客流量”,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山地摄影艺术交流中心。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彭州市龙门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彭州市濛江集团、四川明信全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协办。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成都摄影艺术家协会进行学术支持,成都大可艺术馆、北京映画廊、彭州市摄影家协会执行。展览将持续至4月10日。
相关链接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