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回眸成诗——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开幕

分享:

今年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之一,《回眸成诗——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于12月21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展。观者与这位让中国人民分外亲近的法国“老朋友”,共同见证大半个世纪的光影记忆。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作为世界顶级摄影图片社玛格南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之一,作为美国海外新闻协会等多个国际奖项的拥有者,马克·吕布,让光与影在黑白的银盐作品上成“诗”。本次展览汇集了118件/套马克·吕布的摄影佳作,其中不仅有他捕捉到的中国飞速发展的珍贵瞬间;还有他在全球各地对不同文化面貌的诗意记录。观众将从方寸相纸之间,照见个体命运,阅尽时代洪流,领略大千世界,感悟诗性生命。

微信图片_20241223091246.png

影像中的社会转型与时代足迹

本展系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展出件数最多的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其中不乏首次来华作品,全面展现了马克·吕布独到的摄影观。

在马克·吕布的一生中,他不断巡游、观察和捕捉。他从法国开始,游历了阿富汗、美国、古巴、越南等地。他几乎出现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大事件”的现场,然而他总能捕捉到大事件中最为动人的“小瞬间”。马克·吕布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和证据,这些照片是我们了解过去世界的索引,构成了一个语言、绘画之外的视觉世界。

一切都起源于14岁他偶然获得的一只柯达相机。此次展出的作品里,马克·吕布的成名作《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工》拍摄于1953年,照片中的工人戴着帽子、拿着刷子,像在半空中舞蹈,轻盈飘移。而这张照片也成为了马克·吕布进入玛格南图片社的入场券。

在马克·吕布的一生中二十二次来到中国,在他的镜头里,我们看见严肃以外的国家领导人更为和蔼可亲,看见建国初期普通民众也有时髦与神气,看见高速发展的中国百舸争流、欣欣向荣。

微信图片_20241223091232.png

镜头下的岁月流转与人文关怀

马克·吕布是深情的、温暖的,他的镜头语言独特而饱含爱与温柔。他曾说:“摄影不能改变世界,但能展现世界,尤其是当其变化之时。”

大到时代的变迁,小到取景角度的挪移,他始终用一种赤诚和热烈来看待世界。艺术家费尔南.莱热的葬礼并非死寂和悲伤,已经被毁的巴米扬大佛透过照片留下了低语和震撼,即使主题是难民母亲与孩子,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对生命本质的关怀、对美的不懈追求,穿透时空,跨越障碍,让不同民族的人心意相通。

他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记录对这个世界诗意的关怀。这样的眼光和立场,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成美想要和你一起“写诗”

本次展览作为“2024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的重要视觉艺术项目,既是对马克·吕布摄影生涯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致敬。展览不仅对观众免费开放,还以“你眼中的中国”为题向观众们广泛征集摄影作品。过去,马克・吕布以其敏锐的视角,记录世界波诡云谲的历史时刻,如今,在这片和平安宁的土地上,观众们捕捉到的生活中幸福瞬间,将有机会在成都市美术馆与马克·吕布一起跨时空共展,一同谱写光影中的诗篇。


本次展览由成都市美术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办,至2025年3月30日结束。

微信图片_20241218091518.jpg

展览现场来源:成都美术馆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