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现场。
9月5日—14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期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中青年摄影人才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
本次培训班是《中宣部文艺业务骨干培训计划》和《2024年中国文联文艺人才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中青年摄影人才队伍为根基,努力推动摄影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泉州市政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周真平,泉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市文联主席、一级调研员夏丽清,以及福建省泉州市摄协主席团成员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主持。
培训班现场
李舸在动员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摄协高度重视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举办本次中青年摄影人才培训班正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中青年摄影人才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取得三个方面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担当神圣使命;二是专注艺术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
周真平在致辞中提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作为“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泉州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当泉州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情遇上摄影,必将碰撞出绝美的火花。期待更多的中青年摄影师能够深入泉州探寻“半城烟火半城仙”的诗与远方,融入泉州感受“千古风华千古情”的宋元中国,用真心体验人间烟火,用慧眼定格世遗魅力。
来自甘肃敦煌研究院的熊业腾代表学员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李舸授课现场
开班仪式后,李舸以《以新质生产力建构中国摄影融创美学》为题,深入浅出地梳理、提炼摄影史脉络和闪耀其间的经典之作,从具体实例出发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艺术创作实践路径。结合自己艺术创作的实践案例,提出了以现代技术手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何以新质生产力建构中国摄影融创美学的创新思考。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瑾在结业仪式上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培训班的收获,同时提出三点期许,一是保持终身学习,不辜负时代重托。二是提升创新意识,实现学习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共同发展。希望广大中青年摄影人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摄影专业素养,在工作中更加积极有效的履行职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刘礼宾授课现场
美术史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礼宾以《视觉模式与图像真实》为题,以当下游戏、动漫、AI为切入点,带领学员从不同视角重新观看中外美术史上名家经典艺术作品,解析观察模式,以及对应的视觉语言模式,和在当下如何突破视觉禁锢实现深入的传统转化。
任悦授课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以《摄影师之眼:探索观看的深度和广度》为题,从理论高度和拍摄案例出发,围绕观看及观看的方式进行讲述,为摄影创作指引方向,提供方法论。
蔡萌授课现场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教授,中央美院形象艺术中心主任蔡萌的《创作策展》授课中,引入了创作策展的概念,从当代艺术的方法论到实例的讲解,系统地介绍了策展的定义、意义以及策展人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和思维方式。
李舜授课现场
青年艺术家、 TOP20•202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评委李舜以《我的时代格物——仅仅与摄影相关的摄影创作》为题,提出在创作中对时代性、批判性、唯一性的探求和诘问,以及对不同领域的视觉创作者的价值。
齐燕授课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以《摄影节的演变与影响:从全球视野到地方融合——以在摸索中行进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为例》为题,探讨了摄影节的历史与发展,以及摄影节对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授课现场
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洪世健现场讲解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从理论到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课程既有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也有艺术素养方面的课程。除了影像艺术、图像观看、图片编辑、艺术家的思考与表达、摄影节及艺术机构运维的方方面面和创作策展等内容的课程外,还充分结合泉州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安排泉州非遗文化梨园戏和提线木偶表演的课程,沉浸式的观看,深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学员论坛
除了授课,培训班还设置了学员论坛。五场学员论坛,学员逐一进行个人作品交流,分享创作,交流经验,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50位学员呈现了不同的观看视角和表达方式,充分展示了影像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展了观看的视野。
和课程同期进行的,还有培训作业。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在密集的课程之外,充分交流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很好的完成了集影像、手工书、短视频等各种形式融合的摄影作品。
小组作业展示
学员论坛和小组作业环节贯穿培训全程,有效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互学互鉴,学学相长。
教学实践
课程期间,还安排了教学实践、观展学习等丰富内容,力争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丰富多元的收获。
参加本次中青年摄影人才培训班的学员,都是通过公开报名,择优录取产生的,是中青年摄影群体的优秀人才。参训学员认为,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拓展了艺术视野,提升了对摄影艺术的思维认知,为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摄影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王翰林谈到,青年摄影师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行业与生活的深刻洞察,社会现实的关怀,同样也展现了创作的多样性与创新精神,这些内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在摄影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可能。
在企业从业的钱福圣表示,在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世遗之城,通过专家授课和学员交流,拓展了对摄影的认识边界、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拓宽了创作思路、还结下了珍贵的同学之情,收获满满。
自由摄影师杜扬在课程小结中提到,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摄影创作的实用技巧,也有对摄影理论的深入反思。对摄影行业生态的全面呈现,让我对摄影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拓宽创作和策展思路的同时,也激发了对未来创作的思考。
来自辽宁的王旭分享到,50名学员,结合自身的创作特点与优长,涉及出版编辑、策展布展、新闻报道、纪实专题、视频航拍、观念创作等方面,分享题材多、范围广、类型全,有创作思路上的思考,有摄影观念的探讨,极大的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与思路。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曲俊燕说,泉州是丰盛、缤纷、多元的,历史深厚,文化交融。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展开摄影学习和创作,体验是独一份的。梨园戏、提线木偶戏这样的非遗文化,现场感受真的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文化感染力。
中国美术馆的闫珉分享,把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理解吸收、转化应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在今后的影像创作道路上,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的为时代写真,为人民造像,为历史留影。
培训班得到了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摄协、泉州市摄协的大力支持。
中国摄协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七期,共培养330多名优秀的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摄影人,很多已成为摄影界的中坚力量,对于激励广大中青年摄影人勇挑重担、继续奋斗、推动摄影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训班合影
文字:刘晓丽
摄影:潘登、张艺欣、刘世辉、傅歆晔、吴嘉晓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