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在嘉兴开馆

分享:

2024年8月30日,在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桥埭文化产业园桥埭老街,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开馆。这里展示了从1950年起,徐永辉对农民叶根土等十多位人物及其家庭进行跟踪拍摄、用镜头记录中国普通人家的平常故事;它们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时代变迁,形成中国跟踪摄影的创作风格。

微信图片_20240902143814.jpg

领导、嘉宾们为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开馆剪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李杲,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嘉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汉,嘉兴市南湖区委常委、湘家荡区域党工委书记何珊瑚,嘉兴市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洁,嘉兴市南湖区政协副主席周小明,嘉兴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杨波,嘉兴市南湖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燕等领导以及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毛小芳,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沈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嘉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钱雪林,嘉兴市侨联原主席夏松,台州市黄岩区政协秘书长张良,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辉,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潘天勇,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田建明,浙江传媒学院摄影艺术系主任王原平,影上书房负责人王新妹等嘉宾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徐永辉被誉为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1930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进入《浙江日报》社工作。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徐永辉在嘉兴县七星乡七星村村口,拍摄到农民叶根土一家的合影。此后他辗转到台州、黄岩等地,持续拍摄叶根土一家——从1950年刚进入浙江日报工作拍摄的第一张叶家的全家福,到2013年完成叶家第四代杨希晨圆梦大学的照片,徐永辉实现了与叶根土一家四代人的影像之约。

640 (2).jpg

1950年叶家全家福 徐永辉 摄

除了叶根土一家,徐永辉还在浙江乃至全国各地拍摄了数十个家庭,用镜头记录着新中国的百年变迁。“他一辈子干了两辈子的活。”浙江日报集团总编辑李杲记得徐永辉1996年离休,此前他已经在新闻业干了四十多年。但是离休以后,徐永辉依然没有放下相机。年过九十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年在浙江日报上至少发表一幅作品。到现在,这项事业他已经坚持了七十多年。

在拍摄时,徐永辉常常喜欢把自己置身于他的拍摄对象之中,与他们合影。他说:“我在中国农村采访了七十年,发自内心地与农民交朋友,关注和记录着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微信图片_20240902144617.jpg

“我在七星拍下了第一张照片,这里是跟踪摄影梦开始的地方。”开馆仪式上,94岁高龄的徐永辉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他希望这个小小的艺术馆,成为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基地,透过拍摄对象的家庭“影集”,感悟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多位拍摄对象闻讯来到开馆仪式现场,“赤脚书记”“种田干部”、嘉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钱雪林,叶根土的孙子、民丰造纸厂工程师叶胜忠,血吸虫病患者娄女士,他们带着珍贵的照片走到徐永辉跟前,讲述各自故事,十分感人。

微信图片_20240902143755.jpg

曾经在徐老镜头中出现过的三位嘉宾,嘉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钱雪林,民丰造纸厂员工、叶根土的孙子叶胜忠,昔日的血吸虫病患者娄玉妹,带着徐老为他们拍摄的珍贵的照片走上舞台,讲述他们和徐老的故事。

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坐落在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桥埭老街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小院里,经过精心改造,生活空间变身江南韵味十足的艺术场馆。当观众进入展厅,会看到开馆展览的两处布展匠心:整个展厅像一个手提箱,展开每个十年里,一个个家庭的一组组小故事,观众可或行或坐细细参观。馆内展览以徐永辉“跟踪摄影”经典作品《叶根土——一户农家七十年》为主体(新中国农民家庭史最完整的资料,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以嘉兴本地拍摄对象娄玉美、钱雪林、陈永庆三个家庭跟踪摄影作品为辅,还展出了徐永辉工作留影、作品的报端呈现等,串联起70年时间跨度的跟踪摄影历程,通过小个体反映大时代,以家庭史切入社会史。

出席当天活动的还有嘉兴市各县(市、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女摄影家分会、残疾人摄影家分会骨干,七星街道居民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徐永辉跟踪摄影艺术馆8月31日起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配图来源: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嘉兴市摄影家协会

徐永辉代表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558.jpg

1959年,叶根土的女儿叶桂凤已经是地里干活的好手了。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01.jpg

1962年,叶根土把“传家宝”(即徐永辉拍摄的照片版面)作为陪嫁交给女儿叶桂凤。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06.jpg

1979年,叶兴友结婚当天,高阿二和子女们合影。叶根土已于1974年去世。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09.jpg

1987年,叶根土的小儿子叶兴法一家三口。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12.jpg

1988年,叶根土的大儿子叶兴友一家沉浸在橘子大丰收的喜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14.jpg

1994年,高阿二七十大寿。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18.jpg

1997年,叶根土的大儿子叶兴富带全家在出身地七里乡老屋前和作者徐永辉(右一)留影。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21.jpg

2013年,叶桂凤的外孙女杨希晨成为叶家第一位大学生。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23.jpg

2014年国庆,叶根土的小孙子叶伟平夫妇抱着儿子(注:当地风俗)举行婚礼。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26.jpg

灭螺去。(1978年摄)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29.jpg

东进村的劳动能手、先进生产者娄玉妹。(1984年摄)

微信图片_20240902145631.jpg

钱雪林和知青们谈论春耕的情况。(1972年摄)


微信图片_20240902150103.jpg

徐永辉简介:1930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杭州新闻干部学校,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曾任浙江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省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分会名誉主席,浙江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等职,被誉为国内新闻界"跟踪摄影第一人"。

1950年初夏,徐永辉在当时的嘉兴县七星乡拍摄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叶根土一家的第一张“全家福”;此后,他用70多年的时间持续拍摄叶根土一家,先后完成了《一户人家十年间》《家国天下:十户人家七十年》《中国农家半世纪》《与国同梦——徐永辉与叶根土一家的70年》《徐永辉和他镜头中的七十年》等影响广泛的摄影专题,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巨大变迁;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并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