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位于四川仪陇和南部两县交界的铜鼓乡洞磬沟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不仅吸引了本村村民前来围观,甚至有粉丝驱车半小时,从县城赶来“凑热闹”。而策划这次展览的,是四川南充仪陇的“95后”小伙周建康。
洞磬沟村。受访者供图
千年小村建村以来的第一次摄影展
7月16日,雨过天晴,乡村摄影展在洞磬沟的田间地头进行。这是千年小村洞磬沟建村以来第一次举办摄影展,展览沿村道水泥路布置,延伸长有300余米。照片或挂在临时拉起的细绳上,或放置在路边的树枝上,或贴在农舍的墙壁上,或搁置在农具上,乡土味扑面而来。
800多张照片是周建康从上万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内容全部取材于洞磬沟村,反映村民生产生活、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直播带货等场景,每一张都是建康在村里抓拍的精彩瞬间。照片中,有翠绿的李子、丰收的稻田;有村庄的日出日落,有嬉戏的孩童、慈祥的老人;还有幸福的全家照及忙碌的直播场景。
洞馨沟乡村摄影开展
村民们站在田里抱着自己的照片
乡村摄影展前的乡亲们
两三百人站在村道上,两旁就是碧绿的庄稼地。有粉丝从外地赶来看展,当地团委的青年志愿者从县城过来帮忙,乡里村里的工作人员则在拥挤路段疏散交通。
稻田边,两张图片并排展出,一张是稻田里的收割机,另一张是村民割谷子的场景。“这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是洞磬沟村民生产方式转变的记录。”当天周建康担任起了解说员,他边走边介绍:5年前,水稻收割全靠人力,劳动成本高,导致一部分村民弃种。2020年夏,第一批收割机进村,村民顶着30余摄氏度高温在田里收稻子的场景一去不返。
办展只是手段,振兴家乡才是目的
展出现场,一张全村老人集体出游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这张照片在抖音上收获2000万播放、83.3万点赞和23万的转发。“办展只是手段,振兴家乡才是目的。”7月22日,谈起洞磬沟村的摄影展,周建康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道出自己的初衷。
周建康是土生土长的洞磬沟村人,大学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在成都工作了一段时间。2019年,在成都从事自媒体工作的周建康回到家乡洞磬沟村,转向记录农村生活、家乡变化。回村后,他发现村里的李子销路不好,决定打通网上销路,通过电商直播卖李子。洞磬沟村留守在家的绝大部分是老年人。从分拣到包装,老年人成为周建康创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今年,周建康卖李子赚了一些钱,便将埋藏于心已久的旅行计划——邀请全村老人旅游付诸实践。
村民在马鞍站前合照。受访者供图
带村民旅游
洞磬沟村距离县城40分钟车程。周建康在自己回村创业的五年里,总能听到和感受到村民对于“出去走走”的渴望:“旅游这个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里是很单薄的存在。”为了庆祝今年李子销售季的结束,6月29日,周建康组织了村庄50余名大小老少村民,进县城唯一的5A级景区,游览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等红色景点。周建康说,这趟短暂的旅途,是很多村民的第一次旅行。
自从周建康带全村旅游的视频上热门后,原本打算在秋天天气凉快些时举办的摄影展,提前到7月,周建康说,要抓住这波流量,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洞磬沟村。夕阳下的村庄、忙碌的直播带货场景、嬉戏的孩童、慈祥的老人、幸福的全家照……周建康拍摄的照片,处处彰显了洞磬沟村的美景和村民的美好生活。
办摄影展的同时,周建康也没有忘记推销村里的农产品。在周建康的动员下,村民们把自己的丝瓜、茄子、南瓜甚至是卤豆腐摆在路边,利用影展的人气来销售。从三五十元到四五百元,村民们从没想过,足不出村,就能把自己地里的农产品卖成钱。
在他的照片里,我们才发现自己的村子这么美
周建康喜欢坐在山丘上俯瞰村庄。受访者供图
“平时没啥感觉,但在他的照片里,我们才发现自己的村子这么美!”洞磬沟村支书卢仁金对周建康赞不绝口,“需要年轻人回村创业,增加人气,带领村民致富。”
铜鼓乡党委书记闫国举表示,铜鼓是传统农业乡镇,农产品销售至关重要,“年轻人扎根农村不容易,乡上会争取政策,全力支持他把农产品带货做大做强。”
仪陇县民营经济和电商服务中心主任许伟介绍,周建康是一个很纯粹的年轻人,扎根乡村创业值得年轻人学习。
村民为周建康带货打包
包括周建康在内,他的小团队目前只有四人,“我们一直在努力奔跑。”为支持周健康的农产品带货,县上计划为他修建保鲜仓库。
如今,从小山村考大学出去工作的周建康,已经“丝滑”地融进了乡村生活。“返乡青年”“自媒体博主”“新农人”,回到村庄后,他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周建康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也正是在一件件乡野小事中,他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在田间地头,在日落山顶,在农家小院,他的镜头里,有村庄日常的劳作,有邻里之间的问候,也有村民的笑容和悠闲。“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洞磬沟村,也让村民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
周建康在自拍的村里美图前陶醉了
本文综合: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封面新闻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