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8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与微景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自然镜界 光影学堂”摄影研学培训班第一期在贵州安顺举办。
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执行副主席胥燕婴,中国摄影家协会自然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报摄影记者黄冉,《中国摄影报》社副总编辑柴选等多位摄影界专家,以及来自广东、湖南、河南等各省市的摄影师参加活动。培训班得到安顺当地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本次摄影研学培训班虽恰逢主汛期与暑期旅游高峰的双重考验,却丝毫未能减弱摄影师们对摄影艺术的深切热爱。为期六天的摄影研学之旅,由2场专家培训、8场沉浸式的主题摄影现场实践教学组成,是一场深度融合自然景观、人文民俗精髓的深度探索以及乡村产业、生态、治理等方面成果全方位展示。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摄影师朋友们不仅沉浸于传统村落及特色古寨的风情之中,更是在黄冉与柴选两位摄影专家的指导下,摄影技术实现更进一步。
7月28日,开班仪式在阿歪寨牛蹄关举行,胥燕婴、黄冉,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岑晓燕,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国土所所长孔垂飞,住建局建设科工作人员黄荣,西秀区新媒体联盟协会会长袁知坚,经开区新媒体矩阵联盟协会会长万晶晶,北京微景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永强,贵州小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泽出席开班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开班仪式还通过微景数科视频号进行了全程直播,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摄影爱好者深入了解本次培训活动的精彩内容。
开班仪式后,黄冉随即引领摄影师深入探索《手机摄影技巧》。在专业细致的指导下,大家惊喜地发现手机摄影的乐趣,同样能够捕捉并创造出“大片”效果。这场主题讲座,内容充实且实用,在后续的采风中激发了大家对于手机摄影的探索欲,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柴选深入浅出讲述摄影方面的各类专业知识,通过各类摄影作品来展示摄影技巧,利用中外优秀摄影作品传达拍摄思维,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提升学员摄影能力。
经过一周内容充实且节奏紧凑的采风研学安排,所有摄影师均圆满完成既定课程,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摄影技能,更在创作实践中收获宝贵经验。培训最后,柴选为大家颁发结业证书,优秀摄影作品还将在“微景摄影”小程序上展出,让更多人共享这份视觉盛宴,共同见证摄影艺术的力量与美好。此次培训干货多多气氛热烈,还得到了中共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工委宣传部的官方报道。
本次研学拍摄地点,覆盖安顺旧州古镇、茶岭村、阿歪寨、两河村、石头寨、好花红镇等村寨。摄影师们以脚为尺、深入探索,一同走进万峰顶、牛蹄关、中华布依族第一堂屋、黄果树瀑布等,定格了安顺大地上那些镶嵌于岁月长河中的古村落风貌。每一幅画面,都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不仅浸透了古朴而深邃的历史韵味,更闪耀着人文光辉,细腻地记录了在新型旅游业态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村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和谐共融的温馨场景。画面中,村民们安居乐业,乡村景观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展现出一幅幅生态宜居、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采风花絮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产业建设的蓬勃发展,这些古村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新生,村民们共同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幸福与喜悦,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本次研学途中,摄影师携带了无人机升空拍摄,为安顺之行增添了另一重视角的体验。鉴于安顺地区对无人机拍摄的友好环境,加之摄影师的专业素养与高水平操作,无人机镜头下,贵州安顺的绝美风光被一一呈现:自蔚蓝的天际至悠然的云朵,从层峦叠嶂的山脉到潺潺流淌的碧水,再到错落有致的屋舍与欢声笑语的人们,每一次俯瞰都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领悟,让人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贵州不仅以其如画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加之这里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更是激发着每一位摄影师无限的创作灵感,促使他们以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去捕捉、传递贵州大地独一无二的美。当然,此次摄影研学培训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的深刻实践。通过摄影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提升了摄影爱好者的技术水平,更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传播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由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与微景天下联合举办的“自然镜界 光影学堂”品牌活动,让摄影超越了工具的范畴,成为了推动社会正向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它展现了摄影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承载着记录美、创造美的使命,更蕴含着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深化文化传承的深厚社会价值与丰富内涵,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在未来的合作进程中,双方将携手共同服务多样化的摄影受众群体,精心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摄影项目,记录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用影像见证中国,映照时代。
部分作品展示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