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长藤结瓜》红旗渠百米长卷摄影展鹤壁启幕

分享:

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永远的红旗渠——傅浩《长藤结瓜》百米长卷摄影展”开幕式在鹤壁市美术馆举行。展览旨在用艺术形式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领略红旗渠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鹤壁市老摄影家协会主席傅浩怀着对艺术的不懈执着和对历史的深深敬畏,耗费数年心血精心创作了红旗渠百米长卷《长藤结瓜》。为真切展现红旗渠的独特魅力,傅浩深入钻研,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多次踏上红旗渠沿线。他走过纪念馆,聆听老物件背后的动人故事;走进⻘年洞,见证⻘年们的英勇开凿;驻足分水闸,体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精心劳作。

这幅作品细腻生动地展现了红旗渠的壮丽景色和十大工程的辉煌成就,不单是对红旗渠外在形态的直观呈现,更是对其内在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大力弘扬。透过它,人们仿若穿越时空,切实感受到当年建设者的澎湃激情与热血,深切领略到他们的坚毅意志和无私奉献。在建党103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及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9周年之际,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的历史与文化,真切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强大力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傅浩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用镜头记录历史、定格时代,为英模树碑、为家乡立传,不仅为鹤壁摇旗呐喊,也把光圈对准家乡林州,用心去感悟真善美,留下了上万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也在跋山涉水中日臻完善和成熟。傅浩对红旗渠情有独钟,先后出版了《修渠人》《太行如画》《成就辉煌》《杨贵》等主题画册以及《红旗渠》纪念邮票,引起强烈社会关注和反响。

本次摄影展由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鹤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鹤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鹤壁市美术馆、鹤壁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同时得到了鹤壁市林州商会、鹤壁市老摄影家协会的协办支持。本次摄影展将持续至7月15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相关阅读

在中国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不仅是造福⺠生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国人⺠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精神的永恒象征。

为化解林州地区长期严重缺水的困境,中共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历经十年艰苦奋战,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成功修建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扭转了当地人⺠的生存和生产状况。

在红旗渠的建设进程中,共产党人的卓越品质处处彰显。他们坚守理想,深入实地调研,勇敢担当,深知此项工程关乎群众的需求和长远利益,深入群众倾听呼声,决策时结合实际,绝不盲目照搬。在工地上,领导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严格管理物资,坚决杜绝贪污浪费。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监督,群众积极参与,有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和资源的合理运用。

红旗渠成功建成,不仅实现了顺利引水,其配套的“长藤结瓜”式库池工程,还有效调节了枯水期与丰水期用水不均衡的矛盾。红旗渠绝非一条普通的水渠,而是涵盖林县全境的庞大系统工程,至少可分为四级。其建设过程分两期,前期修建总干渠和分水岭,第二期专注三条干渠、支渠和蓄水池等的建设。三条干渠于1966年4月22日全线贯通,全县水浇地面积达60万亩。最终,在总渠和三条干渠基础上,又陆续修建了小型水库、水塘、蓄水池,以便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灵活调节。从空中俯瞰,恰似一条⻓藤挂满硕果,因此,林县人形象地称其为“长藤结瓜”。

为将红旗渠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极致,林县人⺠精心规划水资源配置,全力修建红旗渠的同时,积极推进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他们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使支、斗、农渠相互连接成网,蓄水、提水、引水多措并行。在红旗渠沿线,修建了3000余个池塘、500多座水库、40多座中小型水电站和145个电力提灌站。水源充裕时,将多余的水存储于库池,枯水期再放出使用,实现了一渠水发挥两渠水的作用,形成“一渠十带”格局,构建起以红旗渠为核心的综合发展体系。这些库池远远望去,犹如⻓藤上结满的瓜果,又似璀璨明珠镶嵌在渠畔。

红旗渠的修建充分彰显了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在当时那般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市人⺠面对诸多严峻困难和挑战,凭借坚定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成功建成这条“人工天河”。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