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7月8日,《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展览》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300幅精选摄影作品集中呈现了河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河北东临渤海,西挹太行,南望黄河,北依燕山,内环京津,拥有18.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全国唯一兼有草原、海滨、沙漠、湖泊、高原、平原、山地、林地等地貌(生态系统)的省份,被誉为“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
(展览现场。来源:河北省摄影家协会)
为贯彻落实省委要求,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摄协将2024年全省摄影工作的中心确定为紧紧围绕“大好河山”美丽河北开展主题摄影活动。该活动自今年2月在张家口市大境门广场启动以来,共创作8300多件摄影作品和170多件视频,并从中择优遴选出300件,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三大版块展出,体现自然与历史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文化与建设的共生,通过美片大片、卫星影像、巨幅长卷、裸眼3D、装置道具等多元呈现,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河北有多美”。“生长在河北,却不知道我们河北竟然是如此之美的宝藏之地。”有观众看了展览后深深感叹。
本次展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指导,河北省文联、省摄协主办,河北各市文联、各市摄协、石家庄美术馆、河北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中心协办,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办公室、组联部、文艺宣传中心、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支持。观展期间,展厅内同时开展了研讨交流和各种分享活动。为配合本次展览,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摄协同步推出了大型画册《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集》。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自然之美
在华夏大地的华北腹地,有一方水土,天地独钟,山水相依,风景独好。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全地貌风光陶醉了无数人。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河北的山,以其雄浑之姿,傲视群峰;河北的水,以其柔媚之态,润泽万物。雄伟壮观的燕山山脉和风景如画的太行山脉,挺起了河北巍峨的脊梁。蜿蜒东去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见证了千年历史的沧桑。在湿地白洋淀,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水鸟翩跹起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辽阔的高原、壮丽的山川、肥沃的平原、广袤的草原、湛蓝的海滨、宁静的湖泊……在这里,你能看到碧水与蓝天的诗意,倾听浪花与沙滩的交响,感受丘陵与山地的峻美……或壮观磅礴,或清新雅致,或诗意悠然,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幅画面都是天地间的绝响。
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河北,一起感受这片土地的壮美与秀丽,聆听那山水之间的和谐乐章。
林海长龙 袁晓虹 摄
京东大沙漠 费长波 摄
北戴河·海冰 王守民 摄
白石仙境 李安利 摄
夏日衡湖 康同跃 摄
漳河水天上来 张双来 摄
人文之美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故乡,亦是一片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魅力的土地。历史与人文在这里相互交织构成一部厚重的史书,一页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与文化传承,让人驻足凝眸,深思沉醉。
文明之脉,文化悠长。从千年古刹到古老城墙,从皇家园林到民间古迹,从秦时万里长城的延绵、隋代大运河的精巧,到清代避暑山庄的幽凉,从古代的燕赵文化,到近代的西柏坡精神……诸多的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以及杂技、曲艺、年画、剪纸等河北独有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河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样的传统,河北的历史人文之美,犹如一条悠长的河流,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彰显着燕赵风骨。
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河北,一起感受这片土地的人文之韵,品读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与传奇。
响堂山石窟 杨越峦 摄
水心榭雪景长卷 于磊 摄
古楼夜韵(正定南城门) 杨志辉 摄
鸡鸣山下鸡鸣驿 董桂军 摄
娲皇宫 魏贺荣 摄
清西陵 王江山 摄
发展之美
古时守护中原,今天环抱京津。走过漫漫时间长河,河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坚定而优雅的姿态,诠释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南北之间,中国脊梁。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到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后冬奥经济发展,河北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迈向现代化。在这片土地上,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奋斗成为实现梦想的坚实基石。河北,虽务实沉默,却也赤诚滚烫;虽低调内敛,却也举世无双。这是一部永无止境的发展篇章和壮丽史诗,每一个章节都凝聚着燕赵儿女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次进步都映射着时代的脉搏与梦想。
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河北,一起感受这片土地的崛起腾飞,领略燕赵大地蓬勃发展的万千气象。
雄安·未来已来 薛志勇 摄
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风光 封玉梅 摄
雄安·墙(强) 刘瑞新 摄
唐山港集装箱智慧码头 杨建萍 摄
未来之光 刘会元 摄
魅力运河新景观 陈秀峰 摄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