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中国摄影的丰碑!KCCA跨年大展“中国摄影四十年”开展

分享:

日前,跨年大展“中国摄影四十年”正在福建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展出。展览呈现近四十位中国最具代表性摄影家的四百余幅经典摄影艺术作品,凝望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岁月、铭记四十年每个努力生活的质朴面容,重新考察、揭示“摄影”之于艺术、之于中国、之于世界、之于全人类的影响。


1676199150513386.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李晓斌,《“星星美展”、“四月影会”中一些文艺青年,星期天经常到圆明园聚会》,1980©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如果我们要为40年建立摄影图像名人殿堂,这些丰碑没有一块不值得我们去凝视和铭记!”,KCCA“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前言中,策展人朱青生如此写下。


摄影家的作品就像一颗颗星星,

照亮有些暗淡了的回忆与过往。

当这些星星共同闪耀在KCCA展厅,

就如同仰望星空般令人感动落泪。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115.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观众在观看摄影家解海龙的摄影作品。 ©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展览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朱青生任策展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学者杨小彦任学术主持,筹备五年,此时此刻落地鼓浪屿,四十年的回顾恰逢其时。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118.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 杨福东,《明日早朝》系列作品,2018©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展览缘起2017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对“中国影像艺术三十年”的学术研讨,后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联合天津美院摄影艺术系,梳理中国摄影档案,学术研究5年、追踪1000名中国摄影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会广泛邀请摄影界有思想,有学术专长的专家共同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依托严肃的评选与学术共同体原则,评选出40年40名摄影家,以此为基础构成“中国摄影四十年”跨年大展。


“只是遗漏太多,缺憾难已。”展览策展人朱青生如此说道。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719.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肖全拍摄的三毛,©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并非是一次评选,美术馆和策展人团队也不认为有这个能力去对评选结果做出解释和评价,而是希望以此为缩影引出摄影研究的系列问题——在有了摄影以后,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同时,又在追究有了动态影像(电影)以后、再有了计算机图像/新媒体艺术之后,摄影的意义和价值又应该如何的被反观、界定和认识等学术问题。

摄影让瞬间切片成为影像,让记忆不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人类视觉史上,摄影发明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展览学术主持杨小彦曾如此评价摄影的意义。杨小彦依据摄影作品不同的风格、主题,将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现场与见证、镜头与表达、图像与语言。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721.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观众在观看王劲松的《百拆图》,©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现场与见证”单元——有我们熟悉的大眼睛女孩,不要忘了它背后摄影家的名字:解海龙;有《小平您好》的摄影家、中国新闻摄影的旗帜性人物贺延光记录下的历史性瞬间。

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坐标式人物侯登科拍下的西北麦客群体,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即将消逝的农村生活影像;中国纪实摄影奠基人之一朱宪民镜头下的普通百姓,书写了大时代变迁中的时光岁月和历史沧桑;中国纪实摄影先锋人物张新民定格的农民工个体和群体,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安哥拍摄的广东劳动者,拼凑了改革开放潮头目不暇接的每日变化;胡武功花费数十年拍摄的西安老照片,关注现实、体味生命;陆元敏镜头下的上海人,每一幅作品都是城市气息的真实流露;肖全底片下的三毛,留下了她真实而柔软的一面;首位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的华人摄影家刘香成,记录了潮流青年的墨镜;中国第一个民间摄影组织“四月影会”的发起人李晓斌,留下了圆明园的迪斯科。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 ©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镜头与表达”单元——荣荣&映里《妻有物语》拍摄于有漫长冬季的日本妻有,静谧中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的反思;黎朗《30219》是他父亲在世界上生活的三万零二百一十九天,是私人图像更是永恒的生命哲思。

韩磊“13恶人”系列拍摄于陕西的冬天,夸张的视觉肖像是另一种民间习俗的写照;张巍《人工剧团》一张张大明星面庞,竟是由普通人五官拼贴而成;马良《移动照相馆》,免费为全国35个城市的普通人拍下他们的梦与温暖。

张晓从广西到大连徒步海岸线,捕捉了生活的现场与荒诞;骆丹走过上海到西藏的中国最长国道,拍下了8000多张矛盾却又真实的沿途风景;莫毅在80年代街头完成的实验摄影、张海儿在广州拍摄的城市男女,快门落下,留下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感。


微信图片_20230212185057.png

张晓,《海岸线 No.19》© 艺术家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729.jpg

黎朗,《父亲1927.12.03-2010.08.27》,手表的指针停在了八点五十一分十五秒,© 艺术家


“图像与语言”单元——庄辉为乡村教师、医护人员、高校毕业生、村民,拍摄上百人的大合影,仔细看又能发现艺术家本人的身影;海波以同样的人物、场景、姿势,复现相隔数十年的旧照片,是鲜活的岁月也是光阴的流逝;张大力的“第二历史”系列,让故去的人和梦想在影像中拥有了新的生命;王劲松的百拆图1990-1999,没有人出镜,却好像讲述了99场悲欢离合。

杨福东让德国哲学家尼采和宋朝历史变幻在影像中相遇,洪磊将摄影作品变成一张宋画小品;蔡东东将一支箭射在黑白照片上,蒋志将花朵燃烧却命名情书;王宁德用光绘画拓展了影像艺术的边界,鸟头组合将拼贴、装裱、装置、摄影书写与照片结合;陈维以幽蓝的灯光想象了一个别处的“新城”,邢丹文将城市变成虚构的、合成的、几乎空无一人的空间。

冯立镜头下光怪陆离的形象,让日常变成陌生的白夜;洪浩拼贴扫描的票据、地图,让物件无声诉说日常;郑国谷假借朋友结婚证,与一个叫罗拉的女孩拍下一组蜜月照,真实的浪漫背后是竟是一场虚假的游戏;王庆松本人坐在巨大的黑板前教学,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中英文,这幅作品创造了中国单幅摄影作品的最贵纪录,背后是中国百姓生活特有的趣味。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摄影作为纪实语言、作为艺术媒介、作为工业革命产物,它记录真实的情感、留下存在的证明、改变观看的视角。

在本次展览中,KCCA不愿将三个单元进行物理分割,而是让不同单元彼此穿插——特别邀请国内首位以建筑师身份举办大型个展的艺术家程大鹏,为每个艺术家打造一个独立空间,将美术馆变成一步一景的迷宫式失乐园。

”发现与沉浸,离开与重逢,回顾与感悟,是空间与作品的协同,也是作品与人的呼应“,程大鹏让近四十位摄影家的经典作品,以大众接纳的方式展现,从而引起每一个走进展厅的观众的共鸣。


微信图片_20230212183737.jpg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现场©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中国摄影四十年”对KCCA、对厦门,对摄影、对艺术,对此时此刻的每个人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KCCA作为新兴美术馆,拥抱“中国摄影四十年”,这个有着如此厚重主题的学术展览,绝非易事。但最终,KCCA被摄影打动、被摄影家触动,是作品中熟悉又陌生的面庞、永远前进的时间、奔流不息的时代,给了美术馆坚定的决心,让“中国摄影四十年”如期而至、恰逢其时。

每一个我们生活的当下都是永不再遭逢的瞬间,而摄影却让这些瞬间永远生动、永不消逝。

现在是瞬间,但现在又是永恒。


微信图片_20230212185122.png

“中国摄影四十年”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安哥、蔡东东、陈维、冯立、海波、侯登科、洪浩、洪磊、韩磊、胡武功、贺延光、蒋志、骆丹、黎朗、刘香成、李晓斌、陆元敏、马良、莫毅、鸟头组合、荣荣&映里、王劲松、王宁德、王庆松、邢丹文、解海龙、肖全、杨福东、张大力、郑国谷 、庄辉 、张海儿、张巍 、张晓、张新民 、朱宪民

策展人:朱青生

学术主持:杨小彦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摄影艺术系、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协办单位: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战略合作机构:视觉中国、BOE画屏

特约战略合作伙伴:汉印

战略合作平台:问卷网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