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将于2022年10月7日至12月4日举办艺术家组合吴禹墨&张泽洋平的展览《森林、清风、流水与微光》,综合呈现吴禹墨&张泽洋平于2021年秋冬在瑞士蒙泰地区驻地期间创作的包括摄影、蓝晒、声音、录像在内的50余件作品。
2021年9月至12月,吴禹墨&张泽洋平前往瑞士驻地,就“山地地区面临的挑战”这一论题进行创作,并先后于瑞士蒙泰Crochetan剧院、第25届比尔摄影节(25th edition bielerfototage)举办个展“Don’t Ask Anything Else to the Forests”(2022),“Natural Whisper”(2022)。此次在三影堂举办的展览邀请观众跟随艺术家的脚步,一睹瑞士山林溪涧的风光,也为他们的驻地之旅画下圆满句号。
此次展览名为“森林、清风、流水与微光”,原为维克多·雨果的诗句。艺术家在驻地期间,让创作在自然环境或旅行途中恣意生长,不对其所邂逅的环境或是触手可得的材料设限。在山林和溪涧、或是他们经过、驻足的空间,禹墨和洋平任由纸本和布料被雾气、树叶、溪水所浸染。随着他们对蒙泰地区逐渐深入的探索,他们作品中所收集、呈现出的植物形态、颜色和触感也愈发丰富起来。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摄影,他们的创作方法更多地融合了身体、材料实践,无论是制作大幅的蓝晒、手工书、还是植物叶片、声音的收集。他们在森林中停留的时间越久、越是以冥想的状态任由自然引导其创作的走向,他们的作品与自然的关系就愈加亲密。
吴禹墨&张泽洋平是一个进行在地性和跨媒介艺术创作的小组,将影像与空间视为一种通用语言,与具体的环境和事件对话。他们在世界各地持续了多年的旅行,他们受到不断变化的地理位置的影响,并通过跨学科协作、空间装置、影像、景观雕塑等形式,在不同文化和地域的交汇处生发多重艺术创作的可能。驻地创作的期间,他们收集当地的影像与声音素材,注重创作材料的多样性与平衡,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图像的色彩和质感也由此产生变化,在创作的同时反思了自我当下的生活状态,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游走与对话,重新定义他们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样本,去构建他们认为“真实”的空间,而这些细微且精妙的、由大自然造就的变化,不断提醒着我们始终对自然保有一颗谦逊和惊奇之心。
SMArt(Sustainable Mountain Art)山地可持续发展艺术项目由瑞士山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金会(FDDM)、瑞士发展与合作署、瓦莱州文化部于2014年共同发起,由瑞士以及多个国际文化机构共同支持。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作为SMArt项目的中国合作单位,每年以公开征集并投票评选的方式,向瑞士蒙泰地区推荐中国影像创作艺术家,在“山地地区面临的挑战”主题范围内,就“气候变化”、“水域管理”、“山地开发”等问题进行驻地研究和创作。
部分展出作品
吴禹墨&张泽洋平,《声音信封 #3》,2021年,艺术微喷,86 cm × 60 cm
吴禹墨&张泽洋平,《声音信封 #10》,2021年, 艺术微喷,86 cm × 60 cm
两位创作者通过综合的跨媒介创作,有意地拓展摄影的感官外延,尝试触发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共感与联想。在《声音信封》中,创作者将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自然材料和居住空间拓印在纸本上,又邀请Passepartout Duo(声音艺术家组合)根据画面引发的视觉感受创作独一无二的声音作品。如同素描画一般的线条和纹理、叶片中细腻的颗粒、或是由于拓印表面凹凸不平而造成的粗砺质感,激起人们对触摸自然的想象:手轻抚过树干、或是叶片的锯齿状边缘、毛茸茸又尖锐。《声音信封》也以明信片的形式出现,艺术家希冀《声音信封》可以跨越展场,传递给远方的人,形成一条“通过音乐、人和旅行连接的位置链”。
吴禹墨&张泽洋平,《自然低语-生长》,2021年 艺术微喷,90 cm × 60 cm
吴禹墨&张泽洋平,《自然低语 1-10》,2021年,艺术微喷,86 cm × 60 cm
两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而是任由其主导创作随机、自然地发生。《自然低语》系列的创作从他们踏上前往瑞士的旅途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他们随身携带一沓被感光剂浸泡过的纸,旅行途中,纸张与物理环境、空气接触摩擦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十张按时间顺序排布的纸本蓝晒作品中,脆弱而柔韧的纸张精妙地反映了自然界加诸于它的色彩和纹理变化。
吴禹墨&张泽洋平,《自然低语-显影》,2021年,艺术微喷,38 cm × 59 cm
吴禹墨&张泽洋平,《自然低语-场景》,2021年,艺术微喷,130 cm × 195 cm
除此之外,在同系列的视频作品中,艺术家将相机置于落叶之下,以非人类的视角捕捉森林的画面与声音,反映了艺术家试图超越人类中心视角与自然界对话的倾向性。驻留期间,禹墨和洋平于森林中漫步,将纸张随机铺陈于落叶、苔藓之上、任由其被风的力道改变、或是被落叶覆盖、甚至是被行人捡拾走。这一过程被记录于《自然低语》系列的“场景”、“日记”、“显影”中。较少的干预使得显影后的图像颜色、纹理、气息充满不可预知的随机性。
蓝晒作为一种古老的成像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天气、水质、季节等因素的变化,会呈现各异的颜色,而非统一的蓝色。于是,大家可以在《冲洗时间》中看到与其他作品迥异的藻绿色和黄褐色。植物和气候的差异和多样性无法被肉眼观测到,然而瑞士蒙泰地区的空气和水源的独特性,被记录和保存在这些色彩丰富的蓝晒作品之中。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