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摄影作品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展

分享:

2022年8月2日至8月11日,“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摄影作品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以“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为主题,共展出120件优秀摄影作品,由道德榜样润人心、凡人善举聚微光、和谐家风济世长、培根铸魂肩使命四个板块组成,该展览是用影像致敬道德模范的一次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20920153030.jpg


展览开幕当天,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文利,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矫红等领导以及众多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等到现场参观展览。

展览通过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作品,倡导求仁重义、尊礼守信、向善行孝、尚勇坚毅的思想理念,营造出齐鲁儿女“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的良好氛围。不但擦亮了“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的道德名片,更为齐鲁大地喜迎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他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的作者马卫国,为大家介绍了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作品中的老人名叫李继德,淄博高青人,15岁入伍参加志愿军,是与黄继光一直在一起的战友。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的那一刻,他作为替补就在其身后大约50米的地方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壮瞬间。这是作者到李继德老人家中采访时,听老人的亲口讲述。李继德从部队复员后一直保守秘密,绝口不提与黄继光的战友关系。直到近几年,当听到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被质疑时,他才将自己亲眼目睹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讲了出来,他与黄继光在战场上有个生死约定,无论谁牺牲了,留下的人要替他照顾父母。照片中的老人满面沧桑,笑容灿烂,戴着勋章,敬着军礼,那是讲出这个生死约定和为英雄正名后的释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代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守护和平。


摄影家吕廷川向我们讲述了他拍摄一个黄河滩区村庄迁建的故事。那是村民们在村里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大年初一表演活动结束后,村民们在黄河前的滩涂上拍合照留念。这个村庄共有400余户人家,1000多人,春节后就要搬到离村子10公里远的安置小区,从此告别生长的故土,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年长的长寿的人特别多,家风传承得很好,他们在领取红围巾时自发排队,秩序井然。拍合影时,他们每个人都戴着村委发的红围巾,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喜悦,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走向未来,背后是奔腾的黄河和曾经生活过的家园。开心的笑脸,鲜艳的红围巾,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下显得更加温暖感人。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谷永威在采访中提到,“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摄影展面向全国征稿,筹备了很长时间,从9000余件摄影作品中精选出120件进行展出。展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平凡人所做的不平凡事情。如《山东女儿——王亚平》展现了时代楷模王亚平的精彩瞬间,令人心生无比崇敬之情;《奶奶开心全家乐》展现了和谐家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村台上的婚礼》是黄河滩区村民迁到新居后举办的第一场婚礼,寓意着辞旧迎新,标志着人们脱贫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看护》将镜头定格于一位工人党员的行孝瞬间。通过本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山东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感动人、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将厚道美德山东人的形象和事迹广泛传播出去。


受孔孟思想文化的影响,山东人自古就有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忠心黄河长的优良传统。摄影家们用镜头,让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温度的道德模范鲜活形象走到我们身边,这些出自平凡的“道德肖像”,既是齐鲁儿女道德高度的最好标注,也是山东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一次精彩绽放。

该展览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是第15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部分参展作品

《山东女儿——王亚平》  林裕超  

《他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  马卫国  

《军垦母亲之金茂芳》      王梓林  摄

《乡村医生刘庆民》    杨国庆  摄

《蜘蛛人》    程周平  摄

《洪流中的“安全绳”》     鹿洪东  摄

《福到敬老院》房德华  摄

《异地过年乐融融》郭森  摄

《奶奶开心全家乐》刘维青 摄

《儿子的座驾 》   刘笃龙 摄

《看望老兵》 温竹芳 摄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