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宋韵迹忆”全省主题影像创作工程成果展开幕

分享:

今天(8月27日),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宋韵迹忆”全省主题影像创作工程成果展在杭州富阳公望美术馆开展。


1661850309916738.jpg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杭州市富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承办,公望美术馆、杭州市摄影家协会、杭州市富阳区摄影家协会、桐庐县摄影家协会协办。


为什么要“来回.山居.之间”地寻找宋韵?

作为浙江省文联“宋韵今辉”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整体从一个主体虚构叙事展开,以江上行走的视频为序曲,《富春山居图》中出现的8个人物为虚构身份,形成他们在同一时空下来回富春山间行走的叙事模式,形成特有的展览观看线索。

展览现场将通过画中造境的方式,如瀑布、船、桥、亭、径等让观众通过点景人物的视角观看周遭作品,让观众沉浸至展览叙事之中。

展厅中选取不同时代的人形成的关于富春山水的经典文献,在多维时空的相隔中形成某种来回的对话,让观者形成阅读文章和视觉观展的双重经验。


微信图片_20220830170622.png

郭珈汐 摄


在展览空间内使用的搭建材料多以木、竹为主,营造的是宋代古韵的形貌氛围,有诗性感,也有宋韵趣味。

本次展览以“来回.山居.之间”为关键词,其实是将“来回”作为摄影创作的方法;“山居”是展览表达的空间状态,是摄影创作者和山水保持空间关系的方式;“之间”是摄影创作的主客关系,在“之间”中享受宋韵理学“格物致知”观察世界的方式。

策展人宋振熙表示,展览将讨论宋韵的落脚点留在朱熹理学的思想之中,让理学的治学观点成为山水气韵生成到摄影灵韵回归的转换方式。这也是把宋韵作为方法,将其从一种趣味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重要表达。也是在这样的宋韵梳理下,山水到摄影,摄影到山水都相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830170722.png

郭珈汐 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从特邀艺术家到征集艺术家,从驻地创作到全国响应,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都以宋韵理学所提倡的“情理共在,天理世界”与“取象游历、身即山川”为创作指导思想,其带来的宋韵迹忆将扎落于作品的诗性、神秘性、崇高感,强调艺术创作者和世界对象的身心合一。


微信图片_20220830170720.png

作品《寻隐者。不遇01》


从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论来看展


本次展览的空间设计将三个主厅以宋代郭熙山水画论中提到的“三远”作为观看方式,即长卷构筑的“平远”、层次排布的“深远”、利用层高立轴阅读的“高远”,强调宋韵山水的空间美学。

在整体的视觉设计上以青瓷色为主基调,宋代书法为字体呈现,摄影观看方式作为图形符号;在展览板块中,蕴含了多种理解宋韵文化的方式,即“探宋、阅宋、赏宋、游宋、寻宋和传宋”。


微信图片_20220830170717.png

郭珈汐 摄


整个展览分为四大版块。

第一板块以“行者/必有来回”为主题,体现“寻宋”“游宋”。通过特邀省内外艺术家进行驻地创作,真实行走于山水之间,感悟非现实性绘画山水所带来的气韵,完成即时性的摄影“灵韵”视界再造。

第二板块以“志者/常在赏探”为主题,体现“赏宋”“探宋”。面向社会征集艺术家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富春山水,而是带有山水趣味基因映照下的自然对象,以及传统山水观在浙江历史地域的重新理解。

第三板块以“居者/久为俯阅”为主题,体现“阅宋”。通过搜集调研富春山的历史图像,形成文献研究并联合展出,以历史的影像在场,时空再览富春山水,凝聚富春山新的历史图像志。

第四板块以“传者/生生之间”为主题,体现“传宋”。展示艺术家宋振带队前往富阳大同造纸村展开田野调查项目,通过调研、走访、探讨等方法挖掘地方文脉、自然地理、社区结构、人文情景等,以此传承宋韵技艺和文化精神。

此外,该展览空间布局总体形成疏密错落、层次丰富、气韵灵动的空间效果,给受众新颖又不失雅韵的游览与观展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为8月27日至10月9日。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