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活起来,2022年2月18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京签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 张双双摄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赵古山,展览处处长罗利君,展览处项目组长刘杰等出席会议。赵古山主持会议。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协摄影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院长张希红,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务长袁钦玲,以及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网络)负责人、教师等代表出席会议,并参观了文物交流中心AD数字空间创新展示实验室。
谭平(左)与郑更生签订合作协议。 张双双 摄
谭平介绍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相关情况,期待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响应时代号召,抓住发展机遇,在展览展示、对外交流、教育培训、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提升博物馆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视觉素养、影像表达和运用能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
郑更生表示,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表达语言,在传播推介、展览展示方面带来直接的和沉浸式的体验,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和潮流,双方在数字文物、群众文化服务、对外文化交流、文物进课堂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摄协一行参观调研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张双双 摄
即将于2月底启动的“文物摄影专业人才培训班”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开端。该培训旨在培养高水平文物摄影人才,为更好地留存、出版、传播文物影像资料提供人才支持,助力国家文物数字化工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文物+摄影作为入口,在数字文物、教育培训、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 。 张双双 摄
相关阅读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成立于1971年,直属国家文物局,主要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承办进出境及各类文物展览、组织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承担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推广及知识产权服务、文博产业规划咨询和展会举办、文物藏品保护和装备科技应用示范、文物旅游融合研究和规划等业务;承担国家文物局交办的其他事项。旨在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增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积极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致力于我国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成为广大摄影工作者的温馨之家,目前拥有团体会员59个、个人会员2.8万余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等活动,在摄影界内外广受关注和好评,树立了优质品牌。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1984年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在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下,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摄影人才,繁荣摄影事业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摄影技术、艺术、美学等为基础学科,实施摄影教育。成立三十八年来,已经培养学员超过十四五万名。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