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1圆满收官

分享: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1”于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届摄影周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场,总计举办30个主题展、专题展、平行展和特约活动,举办主题论坛和摄影讲堂活动14场,共有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机构的2600余名摄影师参加,展出作品5500余幅(组),吸引到场观众30万人次,线上观众200余万人次。参与报道的注册媒体100余家,活动视频直播及短视频浏览量近3000余万人次。

本届摄影周以“影像:速度·深度·角度”为学术主题,以“建党百年”为国内主题,以“一带一路世界自然遗产”为国际主题。设立“开幕活动”“系列展览”“摄影讲堂”“摄影市场”“特约活动”五大板块。
本届摄影周以影像艺术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度整合国内外影像资源,通过“线下+线上”的展示形式,开展从展览到学术研讨等多方位交流活动,并有效对接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摄影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助力跨文化的互鉴与互信。 


本届摄影周的六方面特色亮点:


一、以摄影为纽带,搭建世界各国的文化对话平台,汇聚各国优质影像文化资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微信图片_20220107163104.jpg

 


本届摄影周邀请到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希腊、德国、新加坡、阿联酋、澳大利亚、埃及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机构、影像策展人、摄影师等参与活动,增强中国摄影艺术在国际摄影艺术领域的影响力。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我们的丝路”、“外国摄影师眼中的北京”、“巴西人”等一系列国际摄影作品展。吸引了包括日本驻华大使、希腊驻华大使、巴西驻华大使、意大利驻华大使、法国驻华大使等多个国家的使节出席并参与展览活动。

北京国际摄影周搭建国内外摄影艺术交流平台,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展览,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以中外摄影师、青少年摄影爱好者的不同视角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二、以摄影为媒介,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视觉表达体系、模式与形式。

摄影周坚持每年聚焦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策划国家形象展,以影像艺术的方式展现中国形象。2021年国家形象展的主题是献礼建党百年及助力北京冬奥。

“百年奋斗·百年答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摄影展”,以200个中央和各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的300多个摄影专版和1000余幅新闻图片,通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人、物、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百年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主流新闻媒体一次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主题展览。

微信图片_20220107163438.jpg



“红船颂·南湖情”镜寻百年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摄影展从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浙江嘉兴南湖启航,巡展至中华世纪坛,寓意着革命火种薪火相传。122件作品展现了浙江嘉兴南湖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发展成就,从侧面见证了建党百年的时代巨变。


微信图片_20220107163526.jpg

微信图片_20220107163613.jpg


“魅力冰雪——北京2022冬奥文化影像主题展”在北京2022冬奥倒计时100天之际展出,以“影像助力冬奥文化传播,科技推动冬奥遗产共享”为主题,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格局、新科技、新业态带来的“体育文化新场景”,通过推广冬奥文化、普及奥运知识,助力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系列优质的影像文化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摄影周以摄影语言为核心进行视觉表达与传达,设置了主题展、专题展、平行展、论坛等板块,从不同维度传播国家发展成就、国际人文交流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美育生活需要。

“主题展”板块紧扣时代脉搏,以影像为时代写真,围绕全球重大历史事件、当年时政热点话题、国家重要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等方向组织策划展览内容。策划了建党百年主题展、冬奥影像文化主题展以及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展、大运河主题展、“一带一路”世界遗产在中国主题展、乡村振兴主题展等内容。



“专题展”板块聚焦影像艺术发展规律与趋向,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策划了十国主席摄影展、世界城市地标摄影展,以及大众手机摄影展等不同品牌的专题展览。



“平行展”板块侧重市场化运营,以影像方式展现美丽中国,助力地域旅游品牌建设。主要面向社会各类专业机构进行展览征集,以城市文化旅游推介为宗旨。策划了《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文化特展》《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主题摄影展》等展览。



“影像·北京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摄影艺术家、策展人、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摄影艺术发展趋势、世界文化遗产、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世界城市文化地标、冬奥冰雪文化、青少年摄影美育教育等话题开展多方位对话活动。



四、以摄影为融合创新手段,深化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乡村振兴、文化与城市更新的跨界融合,孵化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摄影周坚持举办以手机摄影为专题的“云影像”手机摄影展,展出来自广大基层群众的纪实作品,起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用,展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效果。



摄影周城市推介板块持续推动文旅融合,策划了《英雄城市·美丽丹东摄影展》、《从库布其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世界城市文化地标建筑·艺术摄影展》等大量以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为核心的展览,将鲜明特色的地缘文化与摄影文化充分结合,有效促进地区旅游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采取了线下+线上、室内+室外的展示推介形式,实现常态化、多样态、复合式的办会方式。

本届摄影周的各项活动从以往的同一时间集中室内举办,改为分散时段、分散展场、依次轮替、全年常态化展示。在最大限度满足摄影爱好者观展需求的同时确保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展览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



线下展示空间以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为主展场,发挥广场的大型户外场地的有利条件,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线上展示部分突出文化科技融合,通过官网、融媒体中心、各大视频直播网站、短视频网站等多种传播渠道,实现线下展示、线上观展的常态化模式。“影像·北京论坛”的二十场论坛通过多平台的云直播等技术手段进行。摄影周还在歌华传媒移动电视业务体系的支持下,首次利用移动电视新智能媒体系统LBS技术,实现公交电视终端在世纪坛周边两公里范围内自动触发播放部分展览,在30余条线路的300多辆车触发LBS播出推广,6天共计触发播出约7万次,观众覆盖量28万人次,实现展览“云落地”。



六、组建稳定、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从策划组织、传播组织、运维组织等角度保障了大型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本届摄影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如期成功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对摄影周的涉外展览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审查审批工作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为摄影周整合引进了冬奥文化的相关展览活动资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为摄影周整合了相关的国际资源。

摄影周组委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各承办机构,充分发挥各机构资源优势,分别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整合国际展览资源,中国摄影家协会整合专业展览资源,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整合时政展览资源,中国图片集团整合国家图片库资源,歌华传媒集团担负主体责任承担并完成了日常运营管理、意识形态安全管控、安全生产、财务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届摄影周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严把正确舆论导向,按照主办方审批、各承办机构专家联审、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终审,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107164340.jpg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1在主办单位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各承办单位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将深入分析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探索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操作模式,进一步提升项目国际化程度;加强对艺术性强、专业性高的专题展和平行展引入;增强市场化开拓与管理意识,全力筹备北京国际摄影周2022。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