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以“后媒介时代的摄影教育”为主题的2021丽水摄影教育国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等7个国家地区的100多位国际艺术家摄影师、高校学者、专业机构和画廊团队齐聚“云端”,通过梳理摄影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后媒介时代的摄影教育现状、挑战及发展方向。
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摄影媒介自律及其与其他媒介交融、后媒介状态下摄影教育的内涵与范式、摄影的专业教育与公众教育等。24位专家学者、团队先后参与讨论,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摄影教育发展积累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丽莎·克雷西是耶鲁大学摄影专业本科教育主管,资深评论家。她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老师的作品、自己学生时代的作品和自己学生的作品,她认为摄影教育中存在非常微妙的师徒相传的影响力,在摄影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摄影技术和摄影点评、现实和虚构等方面的平衡,用最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保持对摄影的激情。
萨沙·拉丁斯基是卫斯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摄影专业负责人,有着10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她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摄影教学在卫斯理大学的开展,和自己摄影教学的经验。
来自清华大学的新媒体影像艺术家邓岩,以“技术的革新与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方法,以及自己对新技术、新媒介介入后给摄影艺术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他认为,技术让图像本身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摄影教育也应该更深层次地思考人与自然、技术与自然,以及技术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来自绝版影像馆的廖子宁从商业艺廊的角度对摄影教育作了分析。她认为,艺廊作为藏家和艺术家之间的中间角色,涉及定价、布展、呈现等多方面的问题,对艺术家的教育更加直接务实。艺术家可以通过艺廊更加明确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收藏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丽水摄影教育国际研讨会”是由丽水摄影节组委会、浙江传媒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共同搭建的研讨平台,以两年一次的丽水摄影节为契机,汇集国内外摄影领域的专家学者,突破学科与行业,回应理论与实践,激发更多可能性,助推中国摄影教育国际化、高水平发展。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