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名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在职工作人员的身份,回望陈昌谦老前辈对函授学院及摄影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摄影教育百废待兴,陈老和中国摄协其他老前辈一起以拓荒牛的精神推动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1983年,陈老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培养摄影艺术人才的高等教育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分校摄影专科(学制两年),在为摄影界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同时,为创立函授学院奠定了实践和学术基础。1984年,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摄协开办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这是中国摄影界的一件大事。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由陈老参与创办,当时他作为中国摄协的副主席,兼任学院的教务委员会主任,参与到学院的建设中去,为学院的发展夯实了最初的地基。
首先,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从学院建立开始,协会的老前辈们就建立了教材、课程、师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成立第一年,就编辑出版了《函授月刊》《照相机与摄影镜头》等教材,并且着手编写《中国摄影史》《世界摄影史》。这些教材和辅导资料,不仅有摄影技术技法,也有理论和学术高度。师资队伍包括高校摄影教师、知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工作者、摄影专业工作者。这套体系科学严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我们沿用至今。到现在,我们正在编写第七套教材,师资队伍结构仍然在延续。同时,陈老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分层的必要性,他明确提出了学院教育要分层次来办(初级、中级、高级),同时要分专业来办,如广告、体育、新闻、风光等。从教育体系的搭建,到教育分层的理念,这些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赋予了学院发展方向的科学性。作为中国摄协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陈老能够拥有如此专业科学的教育理念,非常令人钦佩。
其次,在全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教育分支机构,即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辅导站。这让学院在全国有了自己的落地触角,以教育为主线,深入基层,延伸了协会工作的手臂,为推动全国的摄影教育打好了体系基础。每年召开摄影教育工作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交流感情,为学院教育的开展做好组织保证。
第三,陈老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并讲课。
第四,陈老对摄影教育有着宏观的把握。他在1986年就谈到,今后的摄影教育主要有两个方向,即提高和普及,一个是高校的本科四年教育,一个是以函授学院为代表的社会教育。现在看来,依然还是这种格局,高校摄影教育和社会摄影教育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摄影教育事业的主力军。
正是老一辈的远见卓识和奋力开拓,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摄影事业有形和无形的财产。在缅怀陈老对摄影教育做出的贡献的同时,我们要学习的是以陈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摄影人和摄影教育工作者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的拓荒牛精神,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扩大格局,敢想敢干,接好函授学院发展和摄影教育发展的接力棒!
作者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院长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1年·第82期·3版
中国摄协理论研究处承办的纪念陈昌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整理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