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谦老师领导创办了《摄影报》并担任顾问,一直关心呵护着这份新生媒体的成长。他低调简朴的作风,为人作嫁的贡献,谦虚谨慎的品德,正直坦荡的人格,都是我们安身立命、学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摄影报》的创办,是在协会事业发展进程中开辟的新阵地,是在为广大会员服务途径上延伸的新手臂,是中国摄影艺术交流与传播的新平台。《中国摄影报》能有今天的发展,与昌谦老师和协会数代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陈昌谦老师对工作和社会的慷慨让摄影走向新的天地。他有着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严谨作风,更有着多年坚持的勤俭节约传统,还会以身作则地为业界为社会倾情付出。他还为诸如希望工程、水灾、旱灾等需要帮助的人拿出大笔捐款。在他的倡议下,当时《摄影报》的编采人员每人都与四五位贵州某贫困地区的孩子结成帮扶对象,每年给孩子寄学费。
陈昌谦老师兼容并蓄的视野为摄影界发掘培养了不少人才。他在主持编纂《中国摄影史》过程中,发掘推出方大曾等先贤,而且为很多在改革开放初年勇于探索创新的青年人提供鼓舞和支持。他和当时的协会一班人很早就关注到四五摄影群体、“四月影会”及其举办的“自然·社会·人”主题展览,不仅及时表彰了这一群体中的英雄,还为相关出版和展览活动提供支持。
陈昌谦老师锐意进取的作风为摄影界带来新的举措。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昌谦老师不仅把中国的优秀作品送出去参评参展,而且注意学习先进经验,引进优质资源,大家熟悉的《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就是在他主持中国摄协工作的岁月里引进的,至今仍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1979年,昌谦老师受邀到日本参加评选期间,还将投子评选的方法带回到国内,在摄影界普及开来。
陈昌谦老师严谨治学的作风值得摄影界长久学习。他主持编纂的《中国摄影史》两卷至今仍是摄影界和史学界称道的严肃学术著作,他离休后撰写的相关回忆文章,均有着严谨的考证和朴实的叙述。一位评论家说过,我们今天依然在争论的许多问题,如果能够更认真细致地研读摄影历史的话,早在几十年前的前辈们就已经在思考了,他们提出的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依然有效,足以振聋发聩。
昌谦老师在出席《中国摄影报》创刊20周年纪念会时,曾写了一首诗:“二十寒暑勤耕耘,绿树百枝渐成荫,亲历始知创业难,饮水不忘掘井人。”如果把这首昌谦老师的自作诗用到他自己身上,用到他和战友们开创推进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摄影事业发展上,不正是最恰当的写照吗?
作者系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1年·第82期·3版
中国摄协理论研究处承办的纪念陈昌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整理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