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摄影家协会、人民网、人民视频组织摄影专家和报社编辑对当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照片进行认真评选。最终,1版的《合龙》和7版《大棚女孩 守望田园(百姓影像)》,以及14版的《夏季转场》入选今天的“推荐精品”,并作为本周(6月10日至6月16日)的候选作品,将参评6月16日举行的第二十四期“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评选。
合龙
(人民日报 2019年 6月11日1 版)
6月10日,浙江金(华)台(州)铁路灵江特大桥主桥钢管拱顺利合龙,即将进入铺轨阶段。
金台铁路是浙江省主导建设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被列入浙江省铁路“八八计划”,也是该省铁路网“两纵、五横、两放射”格局中的五横之一。该铁路的建设对畅通浙江沿海与浙中地区、皖赣及中西部地区的货运交流、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施工现场的浮吊正在吊起钢管拱。 王华斌 摄(影像中国)
大棚女孩 守望田园(百姓影像)
(人民日报 2019年6月11日 7 版)
傍晚,微弱灯光下,马婷佳独自一人在蘑菇大棚中忙碌着。 徐志达摄影报道(影像中国)
马婷佳每天采两次平菇,分别在清晨和下午。 徐志达摄影报道(影像中国)
傍晚,小村庄泛起淡淡薄雾。微弱的灯光下,90后女孩马婷佳独自一人在蘑菇大棚中忙碌着。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他们被称为“农创客”。根据共青团浙江省委发布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省已有“农创客”2212人,其中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
2017年末,毕业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马婷佳带着创业激情回到家乡——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街道北团村。在海盐县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下,马婷佳向银行借了20万元的三年无息贷款,注册成立了绿氧家庭农场,盖起标准化食用菌大棚,成了一名“农创客”。
平菇、茶树菇、姬菇、榆黄菇……食用菌种类繁多,且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农户青睐。但是马婷佳知道,自己的农场规模小,单靠线下销售成品容易被市场淘汰。
马婷佳把眼光瞄准亲子市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农场大棚,举办食用菌科普和菌包制作活动,吸引了不少家庭参加。农场有了人气,马婷佳的菌菇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甚至有周边不少农户慕名前来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
经过努力,菌包销售在朋友圈里渐渐有了起色,马婷佳建了几个微信群,一边教授蘑菇培育知识,一边推广产品。买菌包的年轻人或小孩子,大多是为了观察菌类生长的过程,体验亲手采摘,为生活增添乐趣。
夏季转场
(人民日报 2019年6月11日 14 版)
日前,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3000余名牧民赶着50万头牲畜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夏季转场。转场区域在4100多平方公里的该旗巴彦温都尔苏木游牧核心区,主要通过3条线路到达6个游牧片区。
每年6月1日起,阶段性休牧期结束,巴彦温都尔苏木牧民便赶着自家牛羊由冬牧场转至夏牧场。夏牧场水草丰美,牧民将度过3个月的夏季游牧时光,待秋季来临再返回。
张 枨 金满都摄影报道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