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吴建斌:上海杨浦·最后的老弄堂

作者:吴建斌 发布时间:2023-04-21 09:53:38 来源:影像中国网 【专稿】 编辑:影像中国网

分享:

【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查看大图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20)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20)

2017年5月,我因工作结缘上海,开始了长达5年多用影像记录杨浦区最后的老弄堂项目,获得了许许多多颇有价值的珍贵摄影作品。

“弄堂”一说兴于晚清,里面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象呈中西融合之态。近百年来,上海杨浦区的老弄堂是伴随着工业和大学兴建而起。这里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早期高等教育的汇聚地。尽管我记录的是老弄堂的最后日子,但里面展现出来的生活气息依然十分浓厚。

在拍摄过程中,对老弄堂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石都饶有兴趣。当然,最吸引的,是弄堂里的人及其生活方式,透过镜头,我在这里寻找着富有厚度和宽度生命意义的元素。

黎明即起,人们排长队上厕所、刷马桶,在弄堂之间的菜市场买菜、吃早点,热闹非凡。

有阳光的日子,家家户户晾晒衣物的场景可用遮天蔽日、万国旗飘扬来形容,如童话世界一般。

夏日炎炎,弄堂里的市民为了省电,在家中只用风扇消暑,但更多人在露天宽敞的阴凉之地一起纳凉聊天,有自适,更有无奈。

有时,贸然走进一处门栋,爬上二楼三楼,里面住了好几家人,门或开或关,通道或曲或弯,伸手难见五指,门框上的对联及“福”“寿”之类红色十分耀眼。

走进隐秘逼仄的室内,最大的感觉是空间狭小,杂物太多,置身其中,几难转身。如一房间内多人“混居”,中间仅以布帘相隔,纵然小心翼翼,难避尴尬。

做饭时段,一楼人家在家门口洗菜、烧饭、刷锅、排污,烟火味浓烈。由于里面几代人聚居,大都知根知底,有说有笑,相互关照,形同一家。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外出打拼,留下的多是高龄独居老人,但他们能自立自理,以平常心、欢喜心享受生活。

城市人口的增加,杨浦区老弄堂里面的环境大都拥挤不堪,建筑物变得陈旧,雨天房子漏水,但倾其全力保持着干净与整洁,浓浓的烟火气息,并没有遮蔽自己优雅的存在。

到了2021年底,这一代的老弄堂,有的已人走楼空;有的已夷为平地,等待新规划;有的已开始兴建为新的建筑物。

毋庸置疑,这里的老弄堂早已成为上海这高度现代化都市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上海几代人精神的寄托。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