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岳晓龙:25KM

作者:岳晓龙 发布时间:2022-12-20 13:56:55 来源:影像中国网 【原创】 编辑:影像中国网

分享:

【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查看大图

遗弃的书桌(An abandoned desk)2018.11

小丑(Clown)2016.3

大象(Elephants)2018.12

青衣(Tsing Yi)2019.1

一块红布(A piece of red cloth)2019.9

穿警服的男孩(The boy in the uniform)2020.9

红色的花(Red Flowers)2020.10

舞狮者(Lion Dancers)2017.2

船(Ship)2020.8

文身男(Tattoo man)2019.3

海盗船(Pirate ship)2020.10

雾蒙蒙的清晨(A foggy morning)2020.10

丢弃的旋转木马(discarded merry-go-round)2019.7

两个习武的孩子(Two children practice martial arts)2020.9

庙会上陪人留影的孔雀(Peacock in Temple Fair)2016.5

演奏者(performer)2019.12

25KM,是一个长度单位,一种距离,也是我从自己家到老家祖屋的路程。

父母退休后想清静,就回去住在了他们年轻时奋力拼搏才离开的地方。

于是,我便要隔三差五地往返于这25KM之间。

这组照片就拍摄于这25KM,它不再是一种距离,更像是框架、意识,以及和我们无法逾越的境遇。

它不仅是我的25KM,而是关于每个人的25KM。——岳晓龙


线性地理空间与视觉拓展逻辑

——岳晓龙《25KM》浅析

文:张畯 

这组作品,岳晓龙拍了六年。他以照看家人的往返路途为基点,以最熟悉的艺术创作为表达出口和手段,将生存现实转化为创作资源,两者的契合划出一个作品的实施区域。他以故土和血缘为机缘,据此确立自己、父母、他人的关系性共在,建立了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链接和对话方式。

25KM》内的被摄对象,是创作者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换言之,正是由于将自己纳入这25KM的场域内,才更加有勇气、有明确目的去相遇、去拍下“另一个自己”。这是创作者与世界之间的链接与让渡、纠缠与回馈,也是作品自足的逻辑根源和基石。 

岳晓龙镜头下这些场景因寻常而耐看:一面老旧的蓝布墙裙,树后的无名之火,假山上的“荷花”,那对“大象”、那对孔雀。人物因平凡而富有魅力:衣着鲜艳兜售花样气球的“小丑”,田间神韵妙曼的青衣,林中有所局促的大叔,室内半裸的面具男,桥下对着一辆弃车的独自演奏者……他们可能是路上偶遇的陌生人,也可能有熟识的亲友。他们普通得像索斯镜头下《眠于密西西比河畔》的“查尔斯”,在卑微的生活现实中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因此,行走在这个25KM场域所思、所见、所得的图像,也便是岳晓龙在有限、扁平空间内扩张出来的大世界。这些视觉图像则具备了对个体而言由“路”而“道”的意义。这个“道”,于他人的启发会因不同的个体经历,而产生丰富的延异价值,让看到作品的每个人开始思考属于自己的“25KM”。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