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罗金倩:六畜兴旺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9-05-27 17:41:54 来源:影像中国网 【转载】 编辑:乐呵

分享:

【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查看大图

2016年初开始,我数次跑回离工作生活的城市500公里之外的故乡,着手拍摄关于故乡题材的作品。最初的想法定位在“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景象。但数次拍摄之后发现,牛耕田、马拉犁的景象已基本在田野中消失,传统的耕作方式已被现代农用机器所替代。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生态化农耕方式,人们遵循自然伦理和规则,借助动物,在大地上劳作,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牛耕作、马运输、猪羊供肉食和积肥,鸡司晨、狗看家,对每一寸土地知冷知暖,用作物和家畜的轮替,时常轮耕、休耕,在天人统一观指导下,保持土地的肥沃,进而行成一套系统宏观的认识模式、修身养性的精神生活及感悟生命的宗教文化。

随着机械化农耕时代的到来,农民们渐渐不再饲养六蓄,而动物们仅仅作为肉食动物,被集中饲养在冰冷的饲养场。土地的利用更为多样化,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更为冷漠。人们抛开土地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无节制、无休止占有土地,甚至违背自然规律,有机肥被化肥替代,越来越多的土地因为被灌入化肥、化学杀虫剂、除草剂、除菌剂而逐渐遭到毁坏,更是导致了食品风险、土地的各种养分的枯竭。因为土地需要去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土地,改善生活质量。而生活在农村中的老与幼,在时代的浪潮中或被动接受或无所适从,种种矛盾也因而产生。

青壮年逃离农村,老年人空守家园,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家庭道德伦理正在逐渐消亡,我们的精神家园同样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于是,我想到用“假”的农耕动物代替田野里“缺失”真的农耕动物,并把“假”动物放置在故乡现实的场景中,以此表达农村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2017年11月份,我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即答应帮我制作“假”动物。父亲虽只是一个农民,却是一个情感丰富、敏锐的人,喜欢画画、拉二胡,我小学时父亲教我画画、玩相机,中学时还带我去报考美院。童年时期与大自然的亲近,很多情景是跟父亲有关的。

父亲花了两个月时间,利用铁丝、布料等材料,以极大的热情及饱含了对“缺乏”的农耕动物的情感,帮我制作好了“六畜”。

之后,在父亲、弟弟、儿子及族人的帮助下(搬运道具兼当模特),把道具安置在家乡周围地区的田野中进行拍摄,历时8个月拍摄影完成。


选自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