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评选揭晓,经过七位评委(巴义尔、冯雪松、柳军、那日松、石明、王保国、郑茜)一整天的讨论,评选,甄选出20位获奖的少数民族摄影师,其中,壮族女摄影师罗金倩荣获“摄影师大奖”,蒙古族青年摄影师苏德夫荣获“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本届摄影奖共收到150位,来自25个民族的摄影师的217组投稿作品。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高于历届。
“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摄影师的支持与参与。正是因为大家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坚守初衷:支持中国少数民族摄影的发扬光大,并以此影响和促进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已经举办的三届摄影奖中,共有30个少数民族的摄影师参与,他们是:白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东乡族、侗族、鄂温克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回族、景颇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纳西族、羌族、畲族、塔吉克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按首字拼音排序)。在此衷心感谢这些少数民族摄影师!谢谢你们的参与!也希望有更多民族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加入我们的故乡之路。
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将于2019年6月底举行颁奖仪式。
摄影师大奖
罗金倩《六畜兴旺》
2016年初开始,我数次跑回离工作生活的城市500公里之外的故乡,着手拍摄关于故乡题材的作品。最初的想法定位在“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景象。但数次拍摄之后发现,牛耕田、马拉犁的景象已基本在田野中消失,传统的耕作方式已被现代农用机器所替代。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生态化农耕方式,人们遵循自然伦理和规则,借助动物,在大地上劳作,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牛耕作、马运输、猪羊供肉食和积肥,鸡司晨、狗看家,对每一寸土地知冷知暖,用作物和家畜的轮替,时常轮耕、休耕,在天人统一观指导下,保持土地的肥沃,进而行成一套系统宏观的认识模式、修身养性的精神生活及感悟生命的宗教文化。
随着机械化农耕时代的到来,农民们渐渐不再饲养六蓄,而动物们仅仅作为肉食动物,被集中饲养在冰冷的饲养场。土地的利用更为多样化,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更为冷漠。人们抛开土地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无节制、无休止占有土地,甚至违背自然规律,有机肥被化肥替代,越来越多的土地因为被灌入化肥、化学杀虫剂、除草剂、除菌剂而逐渐遭到毁坏,更是导致了食品风险、土地的各种养分的枯竭。因为土地需要去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土地,改善生活质量。而生活在农村中的老与幼,在时代的浪潮中或被动接受或无所适从,种种矛盾也因而产生。
青壮年逃离农村,老年人空守家园,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家庭道德伦理正在逐渐消亡,我们的精神家园同样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于是,我想到用“假”的农耕动物代替田野里“缺失”真的农耕动物,并把“假”动物放置在故乡现实的场景中,以此表达农村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2017年11月份,我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即答应帮我制作“假”动物。父亲虽只是一个农民,却是一个情感丰富、敏锐的人,喜欢画画、拉二胡,我小学时父亲教我画画、玩相机,中学时还带我去报考美院。童年时期与大自然的亲近,很多情景是跟父亲有关的。
父亲花了两个月时间,利用铁丝、布料等材料,以极大的热情及饱含了对“缺乏”的农耕动物的情感,帮我制作好了“六畜”。
之后,在父亲、弟弟、儿子及族人的帮助下(搬运道具兼当模特),把道具安置在家乡周围地区的田野中进行拍摄,历时8个月拍摄影完成。
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苏德夫《我的岳父》
我的岳父他叫图格木勒,出生于1966年,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初中毕业后没有在继续读书,回到草原上,陪伴父母从事畜牧业工作直到今天。
我的岳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牧马人,他乐意助人,周边的邻居有什么困难他就会第一个去帮忙,大家都敬重他。他青春的岁月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他没有选择到城市里工作,选择回到了草原上,选择牧民这个职业,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反复着,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一个叫布鲁和木德的嘎查(村)生活着。
我的岳父年轻的时候喜欢养驯马,总会带着自己的赛马去参加旗里的比赛。我妻子给我讲,那时候父亲总是喜欢带着她和她的姐姐一起去参加那达慕,在那达慕里期间,父亲总是会给她们俩买好吃的,和一些零花钱,那是她们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回忆。
后来,姐妹俩去城里上学,会产生不少的花费,自那以后岳父很少去参加那达慕,因为驯马的支出很大,如果成绩不好一点收益也不会有,而且还会耽误生产生活,之后的时光里,岳父只会在广播、电视和朋友的聊天中了解赛马的一些信息。后来岳父跟我说,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我可以训马了,他很想念他的那匹黑色的蒙古马,给他带来了无数的荣誉。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曾经年轻的岳父,也慢慢的在老去,那片草原也随着时间的改变四季交替着,他是草原上文化的载体,是时光的见证者,他的生活,琐碎而又平淡。他带着自己牧马人的梦想,一点点老去,时光不会改变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让他的蒙古马永远驰骋在草原上,草原依旧是草原,蒙古马奔驰在原野之上。
我的岳父是草原上的一位牧马人,通过影像纪录他的生活,展示出现代社会发展,展示草原的变化。岳父的生活很简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蒙古族牧民,生活的变革不过折射了生活在草原上的所有牧人的现状,他们孤独,他们无法改变现状,他们面对着社会不断的改变,不过他们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文化与信仰,他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牧人。
春天是岳父最忙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草原上会有许多的生命诞生,它们需要牧民的呵护,对于岳父来说,春天就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也是最为难熬的季节。
刚刚出生的羊羔在母羊的身后相随。如果跟不上自己的母亲,那么这只羊羔就会不停的寻找自己的母羊。图为把羊群赶入羊圈。草原上的羊圈逐渐的在变化,由早先的木质羊圈逐步变为砖瓦结构的棚圈。
岳父与他的两个女儿在谈论关于草原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的妻子小时候,岳父就会带着她俩去参加那达慕,如果取得了好成绩,就会奖励她们俩。姐妹俩现在都在旗里工作,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回到草原上帮助父母从事畜牧业的工作,父亲看到女儿们回来很高兴,有说不完的话。
春天,牲畜的数量增加,岳父在给羊群做分类,给羊的耳朵做好记号,以区分羊的归属,岳父的羊群里有孩子们的羊以及他朋友的羊,所以羊耳标是一个非常好区分的记号。小女儿在帮助父亲抓住一只绵羊。
点击苏德夫:我的岳父 了解更多。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