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无需理由——赖声川 于坚 段正渠 张亚东作品展》在京开幕

分享:

5月28日下午,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摄影画廊主办的《无需理由——赖声川 于坚 段正渠 张亚东作品展》在新创办的中国摄影画廊开幕。展览由马夫策划,呈现戏剧家赖声川、诗人于坚、画家段正渠、音乐家张亚东的70幅摄影作品,这是中国摄影画廊成立后的首展,《中国摄影》杂志2019年第5期亦推出同名大型专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顾问、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原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巡视员罗江华等到场祝贺。《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代表主办方感谢四位艺术家及相关人士给予展览的支持和帮助。

如今的数码摄影似乎已经开始颠覆人们对照相的认知。在这个人人都拍照的年代,更多的拍摄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工具或娱乐的消遣。而在本次展览中,我们所看到的四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不仅是玩票似的闲情,他们把摄影与自身的工作相互关联,把摄影当作艺术创作的素材与灵感的触发,并通过影像实践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别样的观察与思考。

 

段正渠:摄影是个好玩儿的事儿

段正渠.jpg

段正渠

 

对我来说摄影主要用于记录。我往乡下跑,总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在我看来有意义的场景和瞬间,对我的创作能有所帮助。但有时我也会尝试拍一些有一定“作品感”的照片,尤其是近些年手机不断升级,有了根据自己的意愿编辑“作品”的可能性。这也是好玩儿的地方之一。——段正渠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画家段正渠坚持摄影几十年,这是他的摄影作品首次进行展出。他带有纪实摄影风格的黑白照片,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从容而又略带刻意地记录着乡村的人们和那里的风景。即使他自谦地说,这些拍摄多用来为他的绘画积累素材,但它们依然可以独立成篇,依然掩盖不住好照片的惊艳。

 

碛口 2008 段正渠.jpg

碛口 2008 段正渠

 

无论摄影还是绘画,在我看来重要的首先还是个人的审美趣味。图像泛滥的时代,打动人的摄影作品,往往既有那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现实题材——具有现场感、真实性和震撼力,能给人以强烈代入感;也有那些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可能是非现实的,呈现的内容、 方式异于常态,能激发好奇和想象。——段正渠


张家墕 2010 段正渠.jpg

张家墕 2010 段正渠

 

严格来讲,段正渠的摄影并非标准的纪实摄影,它具有纪实性,但从画面的结构、照片之间的关系,以及拍摄的初衷,都留有一位绘画者去关照事物的明显痕迹,他并不特别在意光线、构图,也不刻意记录一个线索,也不试图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和故事。他似乎更关注那个触动绘画灵感的瞬间,他的镜头上捆绑着画布,从取景器望过去的眼睛是一双画者的眸子,而非轻浅地张望。

 

安塞 2010 段正渠


没有好的眼力、修养,没有高的审美趣味,单靠器材绝对出不了好作品。在艺术中,语言应该是一种精神。依靠这些,才能从内而外地 散发出创造力。——段正渠


贺圈 2010  段正渠

黄蒿界 2014 段正渠

 

我偏爱那些“看似带着某种情绪、却又无 法言说清楚”的作品,换句话说,那些里面有 “悬念”,让人牵肠挂肚,让人又总感觉似乎“有 什么事儿”的作品总能吸引我。——段正渠

 

绥德 2014 段正渠

 

段正渠的摄影有着很强的难以言说的绘画性,他的摄影与他的绘画有着非常相似的气质,从现实发轫的自我表达,在虚实之间游动,看似拙笨、粗糙的画面,在荒诞、诗意中交错。

 

东方红 布面油画125×150cm 1991 段正渠.jpg

东方红 布面油画125×150cm 1991 段正渠

 

摄影未来的状态如何,作为一个画画的, 我无法判断。但我觉得,无论如何普及,真正的摄影艺术家,应该只是少数人。—— 段正渠


 

山林 布面油画160×230cm 2018 段正渠.jpg

山林 布面油画160×230cm 2018 段正渠

 


赖声川 :扣下快门,就是了


戏剧家赖声川一向对摄影充满兴致,在台湾辅仁大学念书时,图书馆里的《时代生活》中布列松的作品让他“叹为观止。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其他的摄影可以做后制,但是我一直认同他那种刹那间捕捉人生片段的概念。”

 

赖声川.jpg

赖声川

 

关于对摄影上的启发,还是我1970年代在台湾念大学,在辅仁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套《时代生活》杂志印刷精美的摄影集,看到各个大师的作品,尤其是看到卡蒂埃 - 布列松的作品叹为观止。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其他的摄影可以做后期制作,但是我一直认同他那种刹那间捕捉人生片段的概念。——赖声川

 

 

近二十年来,赖声川热衷拍摄生活中看到的影子,拍摄时他没有过多的思考,被吸引了、感兴趣了,“扣下快门,就是了,不再去修整或修正,刹那即是成品”。“只不过我选择不去捕捉生活中属于人类活动的事物,而是选择所碰触到的影子,可能这就把我带进一个比较抽象,完全属于形式的世界吧”。行走于世界各地的他,习惯了在一堵墙面前驻足,墙的颜色、肌理,以及投射在墙上的光影,莫名地吸引着他,让他近乎本能地用照片把这一面面墙壁收藏起来。

 

《暗恋桃花源》2006 导演:赖声川 摄影: 李晏

《暗恋桃花源》话剧海报

《如梦之梦》2013 编剧、导演:赖声川 摄影: 李晏

 

影子,是实物的投射。赖声川对影子不厌其烦地长久关注,是对现实的有意躲闪,还是对现实迂回的表达,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些玄虚的光影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的存在——斑驳的裂痕、沙砾的突起——时间在这里酝酿的烙印变成音乐与诗句。极简的画面,也是赖声川生命的态度,如同他20多年的拍摄居然没有买一台单反。他喜欢简单的生活,连同他的戏剧也只想表达人间朴素的悲欢离合。  


影系列 赖声川


 

这20年来,我拍摄生活中看到的影子, 回想起来也是因当年所受的影响吧。扣下快门,就是了,不再去修整或修正,刹那即是成品。只不过我选择不去捕捉生活中属于人 类活动的事物,而还是选择所碰触到的影子,可能这就把我带进一个比较抽象,完全属于形式的世界吧。——赖声川



影系列 赖声川

影系列 赖声川


 

对我来说摄影只是另外一种表现而已, 对于我剧场的工作来说没有特别的关系。 摄影对我来说也是有记录性的,但那是工 作用的工作照,并不是摄影作品。我认为称得 上作品的,一定有它在形式上站得住脚的地方。——赖声川



影系列 赖声川

 

几十年,承受或是享受着舞台喧闹的同时,赖声川独自漫步街头,观看,发现,凝视,然后掏出相机,然后得到了这些没有情节的几块颜色,更倾向是生命的空白与间隙。如果说赖声川的摄影赏心悦目,还带有装饰性,可能是一种误读,至少在这些看似从容的画面中,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孤寂与慌乱。

 

张亚东 :摄影对我是非常私人的事件


张亚东 .jpg

张亚东

张亚东音乐作品.jpg

张亚东音乐作品


 

作为王菲、莫文蔚、朴树等一众大牌歌星的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在流行音乐界人气甚高。他真正开始拍摄不过七八年,但现在已经是准专业级,从设备到技术,从对摄影史的了解到当下的新派影像,都如训练过一般。

 

2015 北京 张亚东.jpg

2015 北京 张亚东


 

如同音乐与耳朵的关系。摄影让我的眼睛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会了享受光线的微妙变化,学会了从一片毫无意义的积水中获得感悟的能力。—— 张亚东


 

荷兰  2015   张亚东.jpg

荷兰  2015   张亚东

 

张亚东是个安静的人,他的摄影极像他自己。他倾向拍摄人以外的事物,与人特别是陌生人的交流,让他有不自在的羞涩。他说“最爱静物,人物也喜欢但是交流太麻烦,太依赖人物自身的状态,难度比较大。”所以他把注视给了一朵花,一片水,一枚刚使用过的在自家卫生间里的剃须刀——平静地横躺在那里,锈迹水渍挡不住它骇人的锋利——亦如张亚东的性格。海边的一堵短墙,一丛杂草同样吸引着他的目光,即使有鸟叫蝉鸣也该是安静的,但他的工作却是为了声音。

 

伦敦 2014 张亚东.jpg

伦敦 2014 张亚东



摄影对我却是非常私人的事件。它让我沉默,让我思考,让我享受孤独,活得有意义。——张亚东



挪威 2014  张亚东 .jpg

挪威 2014  张亚东


我不排斥任何方式,手机、数码、胶片, 都好,只要能保有想拍下某刻的冲动,能保有从庸常中看出美的眼睛,摄影就是有趣的,有意义的。——张亚东

 

张亚东的摄影看不到与音乐的直接关联,但是不难发现,在优雅的表象下隐藏着不安分的躁动。这该是音乐的因子在影像中的渗透,抽象的音符不能直接幻化成形象,它只能带来某种指引,或仅仅是一袭模糊的情绪。

 

于坚: 摄影是一场入侵


于坚 .jpg

于坚

于坚著作.jpg

于坚著作


 摄影是一场入侵。 一切都已经在这,“偃然寝于巨室”(庄 子)。世界睡在它的床上,而你要摄取。——于坚


云南诗人于坚是位老牌的摄影者,举办过摄影展,出版过自写自拍的图文书。于坚的摄影,大致有两类,一是刻意要通过照片告诉我们什么,二是任由个人意趣的放肆,亦如他的诗歌。他“蹑手蹑脚,尽量不惊动世界”。他四处张望着“只是记录了一下,看了一眼,将世界从大地转移到纸上,转移到图像中。”

 

两个烙铁  加尔各答 2017 于坚.jpg

两个烙铁  加尔各答 2017 于坚

 

摄影永远处于自我与“吾丧我”,“齐物” 与“摄取”的矛盾中,很痛苦。 当我写作或摄影时,我想尽量做到的是 “忤物无伤。” 远一点,再远一点。摄取而不伤害。蹑 手蹑脚,尽量不惊动世界。——于坚


巴黎 2011 于坚

 

于坚从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像一种谎言”,能写下这样句子的一条大汉,断然是特立独行的。而他的摄影并没有成心摆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少有激烈和造作,他用正常的语调和语法书写他的影像。

 

塞纳河畔的书 2011 于坚


世界在这。摄影令我一直在思考与它的关系。——于坚


石头 四川理塘 2018 于坚

 

在于坚的摄影中,可以感受到力量之外的一股温情:一口锅、两把熨斗、几只鸥鸟、几张欢愉的脸。这或许是诗人该有的情怀,敏感而善意。


四位参展艺术家都是有成就的人,从事着不同的艺术行当,他们作为副业或闲情的拍摄,给我们带来别样的观看,也给我们“熟悉”的摄影带来一种新鲜。艺术没有高下,唯一的判断是品味与格调。无论他们是戏剧家、诗人、画家还是音乐家,其实,他们都是摄影者,都是在生活和生命中从没有忘记举起相机的人。

本次展览得到特想集团的鼎力支持,在展品制作上根据不同作品风格,用锌板、亚克力等特殊材料打印制作,既突出了作品个性,也为观展者增添了全新的感受。

 

展览海报.jpg

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