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泥美术馆”开展:探索乡村影像的更多可能性

分享:

在位于浙江灵山江畔的溪口未来乡村里,有一座传统的建筑——黄泥圩水电站。如今,这座始建于1969年的水电站有了新身份——泥美术馆。这是一个新成立的中国乡村摄影中心,2023年9月26日,它迎来了开馆展。展览立足水电站及溪口当地历史与人文,邀请一批知名纪实摄影师及影像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围绕水电站及溪口创作的精彩作品,以及一批优秀的中国乡村影像作品。


640 (8).jpg

2023年9月26日,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傅拥军,为前来参观的观众们介绍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


水电站的前世今生

站在灵山江畔的这一侧向江对岸望去,“泥美术馆”背靠竹山,看似朴素却不乏设计感的外观瞬间抓住视线。谁又能想到它曾是一座废弃的乡村水电站?

“这里的前身是1969年建造的黄泥圩水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当初的黄泥圩水电站为溪口人民改善了当地的用水电力问题,还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四十年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电站正式‘退休’,便被一直荒废在此。” 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傅拥军介绍。


640 (12).jpg

来源:轮到你了



前几年,傅拥军回到家乡后便和这个传奇又孤独的空间“对上了眼”。“我觉得这座藏在乡村深处印痕满满的水电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间,当即就选择将这里改造成一个美术馆。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中国乡村摄影的研究和创作,举办展览,收藏作品……通过新兴的艺术空间讲好属于中国的乡村故事。”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废弃的水电站摇身一遍成为了满载艺术文化基因的美术馆。谈起为何叫“泥美术馆”,傅拥军说,一是取自黄泥圩中“泥”字,其二则是泥也指土,延伸出来就有土地、乡土之意,泥美术馆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呈现、挖掘、研究和收藏乡村主题影像。“以前水电站在这里维护、蓄力,为群众生活保驾护航。现在艺术家则在这里蓄势待发,通过高质量的展览放飞他们的艺术理想,让乡村的文化根脉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回乡办展的摄影大咖

曾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荷赛奖、华赛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摘得桂冠无数的摄影大咖傅拥军,正在漫步于自己一手设计改造的美术馆中,欣赏着解海龙、阮义忠、黑明等多位摄影名家的代表作。

“泥美术馆开馆的契机,是我想回来为家乡做点事。”作为龙游乡贤,傅拥军一直不遗余力为家乡做自己擅长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乡村中奔走,在这一波艺术乡建中也看到过好多的乡村美术馆,但是我发现里面展出的东西都大同小异,我就想要在这里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乡村摄影中心。”

说干就干,两年多时间,傅拥军在龙游、杭州两地不断跑,投入不少精力,也克服了许多的困难。“有许多人问我,在这么一个小乡村中耗费时间精力值得吗,我的回答是当然值得。不仅仅因为这是家乡的美术馆,更因为它大有可为。”傅拥军站在馆中央,坚定地环顾着自己的“作品”。“找准艺术乡建的持续力,给乡村一种新的可能,我相信艺术会在乡村中开出不一样的花。”



在傅拥军的努力下,“泥美术馆”吸引了来自各地优秀的艺术名家参观入驻,越来越多的人被溪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艺术也在溪口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将散落的文化星火播种到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于是,结合2023首届龙游水脉艺术节, 就有了“来电啦艺术季”暨泥美术馆开馆展。

泥美术馆的开馆展览包括9个展览单元:

1.传奇水电站(行为+摄影+装置):艺术家傅文伟、谭秋民、黄涵以“黄泥圩水电站”为线索,回溯往事,通过老照片、人物肖像、口述历史、摄影装置等形式,呈现溪口人民“奋斗不息”之精神和故事。

2.鱼多肉足(摄影+装置):呈现傅拥军对母亲河灵山江持续多年关注。这也是他的首次关于一条河流的个展。

3.经典乡村——名家名作收藏展:本单元所有作品为摄影师傅拥军的收藏作品,选取了解海龙、阮义忠、王身敦、胡武功、晋永权、孙京涛、王景春、陈杰、焦波、严志刚等国内著名摄影师的乡村题材签名原作进行展出。不仅有家喻户晓的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照片,更有被著名画家陈丹青称为“是上帝按下了快门”的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银盐》原作。

4.我的一张乡村照片:从众多投稿者中挑选部分优秀扎实的乡村影像,进行收藏级别的打印制作展示,与名家镜头下的经典乡村影像共同勾勒描摹出一个更真实有力接地气的中国乡村图卷。

5.100年的新窑子——著名摄影家黑明个展:呈现黑明镜头下陕北偏远穷困小山村新窑子的影像。

6.走溪口——未来乡村在地艺术项目作品展:展示青年艺术家陈浩、袁诗然、APP共同体、孙毛亦成、金华等在溪口驻地拍摄的作品。同时举办未来乡村在地艺术项目工作坊,由傅拥军担任主持导师,邀请摄影名家担任驻地指导,面向全国招募学员12名。工作坊驻地溪口7天,导师和学员围绕“未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和影像创作。

7.乡村新浪潮(影像装置):艺术家傅金袁周、袁诗然、陈水和、武幸夫、吴永详等将以灵山江水为媒介,通过镜面、照片、灯光等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8.灵山江边的一棵树(装置):将在灵山江边复刻摄影师傅拥军的代表作——《西湖边的一棵树》,展现其在郊野环境中对自然的感知,构建起艺术、本土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图景。

9.来自1969的一份快递(装置):泥美术馆的前身黄泥圩水电站始建于1969年,主办方搜集了一大批当年的出版物,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那个特殊年代的时代氛围与历史背景。

此外还有丰富的公教活动,邀请小朋友们一起临摹画家阿衡的画作,感受乡村乡情。同时还将在泥美术馆举办名家摄影讲座以及纪录片创作工作坊。


文化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听说自己家乡开了一个特殊的美术馆后便开车来参观,感觉十分有魅力,看着这些照片就好像看到中国乡村的发展史。”自媒体博主阿微边看边用自己的相机记录,她告诉“微龙游”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自己回去之后会在平台上好好宣传“泥美术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来这里玩。

开馆当天,美术馆迎来了许多与阿微一样的“客人”。“我们邀请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与自媒体博主来参观,大家可以一起在这里聊摄影、聊艺术,更重要的是想打响美术馆的知名度,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傅拥军说。

为了做好美术馆的配套服务,傅拥军还开始做起了周边农户的工作,发动他们建设民宿旅社,充分开发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

开馆只是一个开始,对于美术馆未来的发展,傅拥军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推出一个轮值馆长的计划,向全国招募驻地艺术家,以我们龙游溪口一带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做展览,通过直播分享出去,让艺术在碰撞中开花落地。”


微信图片_20231013180349.jpg


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泥美术馆)简介:

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溪口未来乡村,原名“黄泥圩水电站”。其重要使命是挖掘、呈现、研究和收藏乡村主题影像,包括纪录片、影像装置、口述历史及各种乡村写作文本等。发起人傅拥军希望通过美术馆探索乡村影像的更多可能性,用艺术行动回应当下“艺术乡建”浪潮。艺术中心有三个主展厅,其中一个专门提供给年轻摄影师,另设有录像厅、艺术书店、驻地之家等。


(文章参考:“微龙游”微信公众号,图文/楼郁馨 廖峥艳)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