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吾城吾乡”摄影年展开幕:为深圳建立一份编年史式的影像文献

分享:

640 (6).jpg

2023年10月10日,一年一度的“吾城吾乡”摄影年展迎来第18届展览,设在广东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展场,迎来了11组入围作品集中亮相。现场还揭晓了年度大奖、 年度最佳摄影师 、人文贡献奖、 新锐奖等各大奖项。其中摄影师刘羽洁的作品《非地标》获得年度大奖。


“吾城吾乡”摄影年展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市职业摄影协会联合举办,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8届。年展始终标榜观照人文,立足本土,以准确的定位,明确主导创作方向,引导更多摄影人深刻关注城市发展变迁,客观记录城市移民生存状态,追寻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脉动,进而形成更具本土特质的影像专题研究,充分彰显、发挥摄影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对不断深入的摄影创作成果进行学术总结,拓展更多影像专题表达的可能。为深圳这座城市建立一份编年史式的影像文献。年展始终倡导摄影的社会性、人文性、艺术性理念,鼓励市民关注身边的故事,记录城市发展形态,凝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弘扬创新精神。18年的影像积累,不仅给城市积累了一批宝贵的编年史性质的图像文献,也推举了一批摄影新秀,通过展览让大众对纪实摄影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社会及人文形态的深人思考。


本届深圳“吾城吾乡”摄影年展的收到从56位摄影师选送的97组(5100幅)作品中。入选作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城市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的关注,亦即对城市的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注;另一类是对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及其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两类作品对深圳这座城市都做了多维度、多视角、多场景展示,让观众看到了它纵向上的厚度与横向上的宽广。


摄影师刘羽洁的系列作品《非地标》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大奖,评委会认为,他的作品聚焦于深圳遍地生长如同森林般的普通高楼大厦,审视和思索居者与城市、人与家园的关系,凝聚了深度的关切、迷恋和反思,画面密实而富有张力,带出强烈的逼迫感和视觉冲击力,让人一见惊心,过目难忘。


年度大奖:《非地标》刘羽洁

主题阐释: 这组作品拍摄的时间跨度达10年。2013年,踏上摄影记者的职业道路,爬楼拍摄成了我记录城市的方式——我喜欢在楼顶天台感受这座我所熟悉的城市。刚开始拍摄时,我吸收了摄影师Michael Wolf拍摄的香港建筑照片。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我将镜头对准深圳人“熟悉但未必叫得出名字”的普通楼宇。这里有大部分深圳人曾经的、或是现在的家。它们外表普通,名称相似。深圳的地标建筑不胜枚举。站在高处远眺,城市天际线中,地标永远是最有个性的。而“非地标”缠绕在地标四周,表面平静而生性顽强,构成巨大的存在,它们是城市里的沉默的“大多数”。《非地标》也是一组向摄影师Michael Wolf拍致敬的作品。


《非地标》专题 刘羽洁(部分作品)


年度最佳摄影师:《百年工程深中通道》 龚新萍

《百年工程深中通道》以多角度拍摄了深中通道工程的壮观景象。摄影师通过对三个主建设单位——“中交一航” 建造西人工岛隧道及出口岛段、“中交二航” 建造伶仃洋大桥桥段、“保利长大”建造伶仃洋大桥段,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拍摄,从普通工人及施工现场来呈现阶段性大桥建设的状况,记录了这项百年工程的构建过程。评委会认为,这组作品拍摄难度大,视觉把握好,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640 (8).jpg

《百年工程深中通道》专题 龚新萍(部分作品)


年度最佳摄影师:《岗厦北交通枢纽》 杨传深

作者杨传深历时六年,完整记录了这一超级工程,从开始建设到实现通车的全过程。岗厦北交通枢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同时它也是深圳CBD这个世纪大棋盘中最后落下的一个棋子。评委会认为,今天置身于岗厦北交通枢纽中,正如1913年的美国人,置身于当时纽约中央车站大厅,他们都同样见证了一座城市的伟大崛起。而杨传深的这组作品,就是对此做出的最完美的一个视觉阐释。


《岗厦北交通枢纽》 专题 杨传深(部分作品)


人文贡献奖:《深圳炮楼》 吴国勇

吴国勇花了三年时间,数以千计的日子,跑遍深圳的300多个村落,拉网式地拍摄了深圳境内现存的500余座炮楼,进行系统地整理,为深圳这类古建筑留下了完整的可贵的文献记录。评委会认为,《深圳炮楼》的图像也包含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城市文化传承与变革的思考,表现出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令人尊敬。  


640 (17).jpg


人文贡献奖:《深圳南澳渔港》 关勋强

在深圳快速化城市进程中,南澳渔港依然沿续着传统的渔业捕捞方式:日落而出,日出而归。这组作品让读者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烟火气的传承。作者拍摄手法成熟,视觉语音清晰,显示了作者对创作这组作品独到的把控能力。


640 (18).jpg

《深圳南澳渔港》 专题 关勋强(部分作品)


新锐奖:《深圳——父子观看》杨展江& 杨家蕴

父亲杨展江1997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拍摄普通人的生活,坚持摄影主题《来了,就是深圳人》,他曾多次参与《吾城吾乡》摄影年展,并多次入选。儿子杨家蕴2008年生于深圳,现就读于南头中学,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摄影,近年来开始有意识地拍摄创作。杨展江、杨家蕴父子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他们的观看和拍摄呈现出两代人不同的视角和审美、不同的摄影方式和摄影语言。评委会认为,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作为两代人,父与子同时通过摄影的方式同时观察一座城市,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视觉体验。父亲的观察带有明显的人生经验的印记,而儿子的视觉却是单纯的直觉表达,这种组合式的视觉呈现,颇具新意。


640 (12).jpg

杨展江作品之一

640 (11).jpg

杨家蕴作品之一


获得优秀作品的有杨竹青的《海边风景》、李小松的《深圳李氏客家人》、余建良的《再见了,桂庙新村》、韩家新《我的2023年》和刘伯良的《“海葵”突袭》。


优秀奖《“海葵”突袭》刘伯良作品

优秀奖《地铁风景》舒宏平作品

优秀奖《深圳李氏客家人》李小松作品

优秀奖《我的2023年》韩家新作品

优秀奖《再见了,桂庙新村》余建良作品

优秀奖《海边风景》杨竹青作品


开幕式上,组委会向观众赠送了《第18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作品集,并举行了气氛热烈的摄影研讨会,获奖作者、老摄影家、文化学者一起面对面进行了摄影交流,。



展览现场(来源:深圳职业摄影协会)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