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上海展出

分享:

作为西岸文化艺术季·2023秋冬重要展览项目之一的《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出。这是作为斯洛文尼亚摄影艺术家老马(Matjaž Tančič)在中国的首个大型机构个展,展览藉由47件摄影力作,为观众呈献一段超越现实的视觉体验。


走进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厅可以看到,其内部被打造成超现实景观,对世界太空计划项目奇妙迷人洞悉散落四周,那些可能改变我们对未来、对人类、对太空旅行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新灵感和活动蕴藏其中,观众跟随老马的镜头,发现不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团体如何为实现人类的太空之梦而蓄力,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自身、对未来、对太空旅行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无限想象与期待。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太空保持着深深的迷恋,他们在大量小说的描述里想象着20世纪世界,而这些小说家们本就活络的思维早已被这些激动人心的新科学发明点燃。科学与文学在电影产业里交汇,虚幻和现实的所有行径在天马行空的未来和星际航行的故事里展开。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影特效惊人的创造力让这一切变得越发可信,它的出现给太空注入了可能。同时,在过去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对太空竞赛的投入大幅增长。或许是因为我们突然意识到地球资源日益消减才有了这一动力?人们已经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开始对前往月亮和火星定居保有念想。然而,正如摄影师老马镜头里记录的那样,实现太空旅行的发明,搭建节能建筑结构以及在不依赖土壤并使用少量水源的情况下种植作物等类似相关的需求都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像老马所解释的那样:“探索太空向来都是政府的职能领域,就比如美国的NASA和俄罗斯的Roscosmos。但是近年来有个明显的趋势显示,私营企业在这个领域承担的责任愈加重大。在近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南非和欧洲太空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太空建筑师、医生、农民、工程师、私营火箭制造商和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太空栖息地的初创公司。”


穿着模拟宇航服的游客站在戈壁滩的C空间旁,距离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金昌约40公里。这些陨石坑就在中国第一个火星模拟基地旁边/2019年4月17日/中国©Matjaž Tančič


公元前2000年,犹他州马蹄峡谷的岩画描绘了穿着太空服的人/2019年5月31日/美国©Matjaž Tančič


位于犹他州汉克斯维尔的火星沙漠研究站。MDRS由火星学会于2000年建造/2019年5月31日/美国©Matjaž Tančič


1694597453872280.jpg

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金昌约40公里戈壁滩C空间旁的人造陨石坑鸟瞰图,这些陨石坑就在中国第一个火星模拟基地旁边/2019年4月18日/中国©Matjaž Tančič


老马太空的探索旅程其中一站来到位于甘肃省的火星模拟基地“太空C计划”,这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模拟基地。在那里,他拍下了《中国的空中宫殿梦》,这张照片在美国南加州举行的SoCal新闻奖上获得年度最佳特写奖的第二名。老马说:“我每一次在上海外出探索都会被钱学森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太空火箭所折服。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航天工程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尽管错过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登月太空竞赛,但仍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9年,中国是第一个实现成功将火星车着陆于火星背面的国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外,除了国际太空站以外,中国天宫空间站是唯一一个仍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


 穿着模拟宇航服的游客站在戈壁滩的C空间旁,距离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金昌约40公里。这些陨石坑就在中国第一个火星模拟基地旁边/2019年4月17日/中国©Matjaž Tančič


 从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到现在的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想象着很快就能前往火星生活。但是事实证明,“很快”是虚幻的——总是指日可待,但从未到来。尽管就在8月维珍银河公司“团结号”太空船第一次成功将六名游客送往太空,或许“很快”即将来临了。但无妨,因为单是人类的想象力就足以让我们相信在其他星球上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的可能。作为例证,老马借助庞大数据库里人们对太空,特别是对火星的想象力和相关科学依据合成了一组人工智能图片。


参观火星栖息地,由人工智能科技打造/2023年6月17日/中国©Matjaž Tančič


以下为老马向观众介绍展览


据悉,本次展览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最后一个展览,展出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成立于2015年,旨在在中国开启一场关于摄影的新对话。在西岸的八年里,举办了32场不同主题内容的展览,部分展览还曾巡展到比利时、澳大利亚、泰国和中国其他的摄影展览中心。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