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在京开幕

分享:

“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于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中华世纪坛展出,旨在唤起社会大众对我国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传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30610211840.jpg


 

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专家顾问委员会总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祁庆国,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分别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文化遗产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而形成的遗存,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象征。作为中国历史演进重要区域的京津冀地区,其文化遗产积淀非常丰富,无论从年代、类型等方面,都能够涵盖主要、凸显特色,足可以此管中窥豹、见微知著,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在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下,本次活动采取大众征集和特邀征集方式,短短一个多月征稿时间里,得到了众多文博机构、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最终展出近百位摄影师的300余幅影像作品。



展览通过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主题,展示我国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精彩面貌,集中展示了我国京津冀等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貌,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创素材和创意灵感。参展作品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创作多元。既有大众熟知的故宫、颐和园、长城等知名文物遗址、景观遗产,也有各类中小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特色文物;既有真实客观的记录性作品,也有新颖探索的创意性作品;既有田野式的深度文化遗产考察项目,也有包括遥感航拍、电子显微、水下考古等前沿科技的摄影作品。观众纷纷表示,通过展览,从中可以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增强公众对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认知。


开幕式结束后的“影像·北京论坛”上,与会嘉宾祁庆国、吴健、刘学红还分别围绕文物摄影的艺术创作、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成果应用、如何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等主题,与观众进行分享交流。



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世界遗产主题”板块内容,本次展览一方面旨在进一步唤起广大公众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另一方面,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战略部署,让京津冀丰富的文旅资源“活”起来,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专业委员会、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展期至6月25日结束。


1686194286675615.jpg

部分展出作品

不可移动文物主题单元


《浩气长存》  任兴立  摄

《西山大觉寺》  祁庆国  摄

《雪霁长城》  胥焰  摄

《静待春佳事》  孙文静  摄

《太和门广场》  余宁川  摄


可移动文物主题单元


《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海晏堂牛首铜像》  董帅  摄

《展览中的佛像艺术精品》  朴识  摄

《一级八一勋章》  梁茵  摄

《百年工业掠影》  苏委武  摄

《水下摩崖石像》  李滨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单元

《铁花绽放不夜天》  杜江云  摄

《河北梆子》  相春霞  摄

《复古》  王建新  摄

《武安傩戏》  梁有权  摄

《高跷飞人》 金春花  摄


微信图片_20230610213119.png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