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国脊之路:我与mu-X牧游侠行摄"京张"野长城

分享:

    文/摄影:杨炤龙



    这是一篇关于长城的摄影纪实长文,因为爱,所以我独自前往,还好,有长城、美景、音乐......mu-X相伴


牧游侠题图-加标1.jpg

    何为"国脊”

    远眺江山,随峰而走

    长城是龙图腾

    是国人之脊,更是国之梁


    端午

    mu-X牧游侠伴我行摄京、张野长城


    这一路

    见证了美、遗憾、可悲、空灵

    唯有长城的雄壮鼓舞着我

    ......


因为爱,所以我来了

 

白马关、番字牌、不老屯、百里画廊、三岔口、葛裕堡、马驹沟、宣化、官厅、样边

......

记住这些名字

......

 


     爱 长 城


说到长城,从小就爱,小学时就常去八达岭、慕田峪等长城景区郊游,长城之雄美,特别震撼我幼小的心。随着年龄增长,对长城的热爱更加深入,开始独自跑北京周边的野长城。之所以爱上摄影,也跟先爱上长城有关。


地图.jpg

本次mu-牧游侠行摄京张野长城路线图,从通州向北再向西

 

长城修建已历2000多年,从东到西分布在15个省区上,总长达2万多公里,长城景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处于散落、原始的旧有状态——即我们常说的野长城。爬长城是件辛苦且快乐的事儿,去到、并爬野长城、进行拍摄更是不容易且更大的乐趣,但确实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提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而车辆与摄影器材的选择尤为关键。北京、张家口周边野长城特别多,本次趁着端午假期,驾车跑了一趟之前从没去过的野长城。


     mu-X牧游侠

 

IMG20190608193107-01-01.jpg

mu-X牧游侠行驶在马驹沟长城脚下


一般郊游,大家都会选择高速出行,但为了方便拍摄野长城及周边的人文景观,所以不走高速,只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虽说现在的路况比30年前好太多了,但野长城所处之地一般都较偏僻,道路上的情况也更复杂,出行前的路书计划3天走600公里路程,实际最后走了近850公里。而这850公里不光是旅游区的优质柏油马路,还有很多被大车压的全是深坑的村路、只一车能过的山间碎石路、水冲沟路、还有陡坡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辆纯硬派4驱越野车(非承载车身)就是必须的车辆选择了。


IMG20190608165821-01-01.jpg

mu-X牧游侠行驶到葛峪堡城外

 

说到车辆,一定要重点提一下本次驾驶的mu-X牧游侠1.9T。


_DSC1196-01-01.jpg

 

对越野车文化了解的同学肯定都知道,mu-X是五十铃旗下的全尺寸硬派越野车,在国外,特别是在澳洲更是出名,穿雨林、过水沟、玩沙地、走碎石.......它几乎无所不能。mu-X为非承载车身结构,不仅带4L,还有后桥差速锁,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


_DSC1291-01-01.jpg

mu-X牧游侠车身线条硬朗,这才是爷们儿开的车


mu-X是全尺寸越野车,与霸道、劲畅相仿。前排座椅前后高度可调、方向盘高度可调,其座驾视野高而宽广,特别适合路况不好的情况。


IMG20190605110553-01.jpg

mu-X与劲畅车身尺寸基本相当

 

mu-X有5座与7座版之分,此次驾驶的5座版本,再加上其全尺寸备胎是下沉式的,所以后备箱与后排座椅特别宽敞,这样的特性很适合我这样单人单车长途穿越行摄。


IMG20190605110909-01.jpg

在地库打开后备箱时,才真正感觉到mu-X的车身之高大,后尾门已经顶到地库天花板了,mu-X确实太能装东西了


IMG20190605152328-01.jpg

这一车补给加上我的摄影器材,mu-X后备箱完全无压力


因为mu-X采用了柴油动力,使用了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不仅里程续航较汽油车有巨大优势,加满一箱油,在本次行摄过程中可以跑700公里左右;又因为柴油发动机天生扭力大的特性,其在爬地下车库、走山路上陡坡时,车辆特别的有劲,这是之前驾驶汽油车没有过的体验。


_DSC1235-01-01.jpg

mu-x采用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这里要说一下第一次将mu-X开出地库的感觉。车停在地库4层,出库的坡道非常陡,平时汽油车都得轰着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才能上坡出库。但这种地库坡度对于mu-X来说太轻松了。挂上D档,只比怠速稍高一点点的发动机转速,mu-X就轻松稳稳的爬陡坡出地库了,感觉mu-X象一位大力士,轻松举起一位美丽少女的感觉,太美妙。这就是柴油动力的优势。

 

_DSC1234-01-01.jpg

mu-X为分时4驱,带有4L加力档


P6090278-02-01.jpg

mu-X素车原厂胎的情况,可以与一些改装车穿越同样的道路,比如与这辆改装过的路虎揽胜相比,其通过性、稳定性、爬坡与陡坡缓降能力一点都不逊色


准备好mu-X、吃喝、摄影器材,出发......



  第一天



     白马关古城堡与番字牌

 

三天行摄计划相当紧张,主要是这些野长城之前都没有去过,人生地不熟,距离也不近,还要留出一定时间拍摄,所以第一天以熟悉车辆、热身为主,先去了趟密云白马关古城堡、番字牌石刻,最后晚上露营不老屯天文台。这一路路况简单,都是硬面优质柏油公路,对于mu-X来说太简单了。这次从北京到张家口,再回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北京的路况太好了,如果你也喜欢开着车全国各地的跑,那这种带大梁的越野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种车才更符合国内路况,而且柴油发动机太省油了,续航里程超长。


IMG20190607072647-01-01.jpg

端午一早,饱餐战饭,准备出发

 

IMG20190605165809-01.jpg

mu-X与城市SUV相比,阳刚很多,这才是男人需要的车


端午一大早,沿通顺路、左堤路,经怀柔,再到密云县城,顺密关路北上,穿过密云水库,走上008县道,路过冯家峪镇,继续北上,先到白马关,后到番字牌,全程120公里。晚上后撤到不老屯天文台露营休整、夜晚拍星。


IMG20190607083330-02.jpg

满箱油的情况下,码表显示可以跑720公里。这个里程在实际驾驶中基本靠谱,我这里包括国道,弯道很多的盘山路、有大坑的村路、土路、石子路,有时还需要挂4L,或者爬个陡坡,粗略估计650-680公里妥妥的


P6070066-01.jpg

在密关路上碰到追尾事故,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一路道路不错,就是稍堵,特别是路上很多车辆不按标准画线行驶,也造成了更多的拥堵情况。但这也让我更快的熟悉了mu-X的车辆特性。

 

_DSC1074-01-01.jpg


mu-X采用无钥匙启动方式,怠速时是柴油发动机特有的嗒嗒声,这一代mu-X整车隔音进行了提升,发动机的嗒嗒声只轻微的传入车内,听着很舒服。mu-X起步时有劲、顺滑,这得益于柴油发动机的大扭力与这套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平路时,怠速就可轻松起步。升档之后,车内噪音控制得也很好,雅马哈音响效果也相当不错,车辆最舒服的驾驶速度在30-110公里这个区间,再往上,车身的风噪会变大,但对于这种大身量的硬派越野车来说,控制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P6070086-01.jpg

走上008县道没多久,路边山上就出现了烽火台

 

之前听人说mu-X的方向偏沉,在我试驾这几天,我对方向盘的反应还是相当好的。感觉不是沉,是比较沉稳,虽然是全尺寸越野车,但方向盘的指向性相当好,高速前进时,可以灵活避让突如其来的障碍物,过弯半径控制得也很好,在有些小口路,一把轮就可以轻松调头。


走烂路越野时,方向盘的框量也比较适中,车头不会因为颠簸而随意改变方向,此时方向盘的指向性依然很棒,可以让驾驶者更容易的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


P6070096-01.jpg

长城,从古代到现在,一直就在国人身边

 

开文就介绍过,mu-X为非承载车身,原车采用前:不等长双横臂独立悬架/后:5连杆非独立悬架,配玛吉斯255 60R 18 112V的HT轮胎。在公路上行驶胎噪很轻微,过减速带、下马路崖子,比轿车和城市SUV要舒服多了。而且这样的悬挂与轮胎配制,对于走乡间有大坑的马路、沙石路、土路,相当有信心。但笔者认为,这四条HT胎对于mu-X来说还是显得太弱了,起马应该上AT胎,要求更高的,可以直上MT胎,在不改车身任何悬挂的情况下,这款mu-X牧游侠1.9T相当相当强了。


这一路,从密云到白马关、不老屯,经过百里画廊、葛裕堡、马驹沟、宣化、样边,再由门头沟回京,一路盘山柏油公路占了80%左右,弯道非常多,mu-X的底盘和悬挂在高速行驶时感觉特别的整实,车辆完全没有发飘的感觉。过弯时,悬挂的支撑性很好,灵活性相当棒。另外,变速箱在各种情况下的升档降档动作非常快速,为超车、上坡、下坡提供了非好的档位选择。当然,在特别情况下,驾驶者可以人工进行加减档干预操作。


另外,mu-X除了具有2H、4H、4L、后差速锁等功能,还带有陡坡缓降功能,这对于一些偏远烂路来讲又多增添了一份行车安全保障。

 

开着开着,听导航通报已经到了白马关城下,但仔细一看,关在哪里?下车一问,原来进村大门直接就是关门。比我想象的要小,就这个关来说,保护的还可以。这里现在是个村子,听当地人说,平时在这常住的也就18户人,年轻人基本没有,都外出了,整个村子非常清静。


IMG20190607153418-01.jpg

来到了白马关村门口,进村大门顺路左手边就是白马关城堡

 



白马关城堡正门

 


_DSC1042-01-01.jpg

平时,白马关村多以老人留守


 



堡内为典型的北方山区民宅特点,这里的建筑以砖、石混合搭建而成。堡内街道非常整洁,因为常住户少,关内只是偶尔听到狗吠声,相当的清静。



P6070119-01.jpg

白马关城堡西侧主樯体


长城是一整套防御体系,包括长城与城堡,这才有了防御能力。如之后路过的葛裕堡与宣化一样,这个白马关是屯兵指挥的场所,关附近的山上有残留的古长城遗迹,离关外不远,还有外城墙,这样就组成了完备的防守体系。


_DSC1069-02.jpg

白马关关门外驻车小憩


_DSC1059-01.jpg


白马关关门外,还存有大量的关门外城墙,现在已经从原来的重要防御工事,变成了路边的一道风景,默默的凝视着路上往来的行人车辆。当在此停车驻足,宁心感悟时,可以想象,这里当年的防备是多么的强悍,先人的智慧与毅力是多么让后人敬仰。

 

IMG20190607154033-01-01.jpg


从白马关城堡出来,向北继续开车5、6公里山路,即到头天计划的008县道观看终点——番字牌石刻。番字牌石刻被一个天棚罩着,围在一片红墙建筑中间。番字牌石刻位于山谷旁天然的岩石上,据考证为元代以梵蒙藏文字所刻写的佛经六字真言。


IMG20190607155317-01.jpg


白马关、番字牌,宋辽时期都属于幽州地带,这里有很多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就在番字牌石刻不远处的村广场上,立着一座巨大的杨六郎纵马疆场的雕像,非常的雄武。白马关关名由来,也取自杨六郎的白马座骑。

 

看过了白马关、番字牌石刻,已经下午快5点了,趁着天亮,赶紧驱车后撤到不老屯天文台露营过夜、拍星空。

 


     mu-X与星空合影——不老屯天文台办内露营



_DSC1179-01-01-01-1.jpg

mu-X与星空的合影


这次穿越与行摄,一直在考虑晚上的住宿问题。如果与媳妇同行,肯定直接酒店了。这次是单人单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多走多拍”京张“周边的野长城遗迹,所以行程很紧张。另外,mu-X牧游侠的车内空间特别大,也给我创造了车内露营的条件。车上露营的最大好处就是方便早、晚拍片,这次在不老屯天文台就选择了车上露宿,并来了一次mu-X与星空的合影,很有意思的经历。


_DSC1080-01-01.jpg

农田边上的不老屯天文台


结束了番字牌、白马关的探寻与拍摄,趁天亮往东南方向行驶40公里山路后,渐渐从不远处看到了不老屯天文台。


_DSC1144-01-01.jpg

驱车40公里山路,到不老屯天文台露营过夜


_DSC1247-01-01.jpg

不老屯天文台是射电天文台,由巨型天线阵组成

 

不老屯天文台是一个射电天文台,位于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北部是燕山山脉,南部紧临密云水库北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是国家天文台的密云射电天文观测基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重要观测基地之一 。据网上查,该天文台建于1966年,站内除各种小的天的天线阵外,还有一个50米直径的天线, 嫦娥一号升空时从月球上传回来的所影像资料基本上是靠这个站接收的,这里是能和月球通话的地方。之所以选择这里露宿过夜,是因为这里安静还可以拍星,第二天也更方便去张家口马驹沟长城。


IMG20190607191329-01-01.jpg

不老屯天文台50米直径的天线


IMG20190607200405-01-01.jpg

天渐渐黑下来的时候,雾开始慢慢散去,天上出现一牙弯月


天气好的时候,在不老屯天文台可以拍摄银河,但不巧的是,当天晚上天气不好,开始是有点多雾,后来是多云,最后出来了星星,由于附近还有一点光污染,当天晚上没有拍到银河,但星空下的不老屯天文台与mu-X的合影还是别有一丝味道的。



 

现在说说车内露宿的感受吧。mu-X牧游侠车身大,后排空间大,对于我一个人来说露宿车内完全没问题,而且在野外还是很舒适的,这样比空地支帐篷要方便安全的多。出发前,对露宿车内做了准备,带足了水(喝与洗漱)、食品,换洗衣物.......

 

IMG20190607190714-01.jpg

自加热食品是穿越行摄必备物品


吃饱喝足,支起三脚架开始拍片儿。拍片后回到车内,喝点饮料、吃着零食,洗漱过后,在车内查看着刚拍摄的夜景照片,不老屯天文台的夜晚安静且空气清新,给人的感受非常惬意。不一会,睡意渐浓,一睁眼,早上5点半了。此时车窗外,一层薄冰,当天晚上车外还是相当冷的。

 

 

洗漱、吃喝完毕,在晨光中观赏着眼前的不老屯天文台,mu-X牧游侠在这样温暖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具有一份阳刚美。回过神来,上车,开始了第二天”不老屯天文台——马驹沟长城“的300公里行程。

 


  第二天



     路过百里画廊

 

头天熟悉车辆与热身计划完成的比较满意,除了没有拍到银河,基本按着原计划在执行着。早上收拾完毕,7点钟从不老屯天文台出发,开始了崇礼马驹沟的行程。


IMG20190608102934-01-02-01.jpg

百里画廊是延庆著名景区带,一路景色优美,路况非常好

 

查了一下导航,从不老屯到马驹沟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还是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选择了最近的一条路。这天要穿过延庆百里画廊,经353、112国道,再走上410县道到达马驹沟长城。按照计划以及沿途的路况来看,中午就可以到达马驹沟长城,但在进入张家口地界后,路过赤城三岔口与葛峪堡时耽误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葛峪堡,这里是张家口地区非常重要的古城与长城遗迹(在探访中得知),这完全是在计划之外的,以致晚上快6点才到达马驹沟长城。这次在三岔口与葛峪堡看到的,让心里非常非常的难受,甚至有强烈的无助与可悲感。接下来我们先从百里画廊说起吧。

 

IMG20190608064442-01-01.jpg

离开不老屯天文台,路边是有比较特色的北方乡村民宅,停车欣赏加拍照,此时的心情非常愉悦


头天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对mu-X牧游侠的车辆表现、以及想要拍摄的照片都非常满意,再加上晚上在车里休息的也很不错,出发时心情大好,此时正期待着百里画廊的一路风景。百里画廊是北京延庆一条著名的景区带,一路景色优美,路况非常好,休息时我也会经常到这里来骑行,自驾也非常棒。其实不仅仅是百里画廊,从不老屯到百里画廊,再到北京、河北交界处,沿途都是美景,路边绿树遮阳,有时穿隧道,有时路过水库,在京郊自驾,真的可以享受到最美的风景。

 

IMG20190608065206-01-01.jpg

离开冯家峪口路的奔马雕像,就算是真正离开不老屯了


IMG20190608074255-01-01.jpg

离开冯家峪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盘山路,再经怀柔京加路,从汤河口往西穿过百里画廊到崇礼马驹沟

 


IMG20190608080423-01-01.jpg

密云与怀柔交界处

 

这边的路况很好,应该说北京京郊山区的路况很好,但弯道、急弯特多,很考验驾驶者,更考验车辆的悬挂。mu-X虽然车身、底盘重心高,但悬挂在压弯时的支撑力道很好,方向盘的指向性非常好,加上mu-X的视线又高好宽,开这种盘山路非常舒服。

 

IMG20190608085339-01-01.jpg

走了一会儿京加路,来到了汤河口,奔赤城方向继续前行

 

IMG20190608085417-01-01.jpg

从汤河口服务站往西就进入滦赤路,也就是要进入延庆百里画廊了


_DSC1286-01-01.jpg

进入滦赤路就正式从东向西进入百里画廊了



百里画廊处于北京北部山区,路边山势俊丽,植被覆盖率非常高


由于这里路况好,坡道丰富,很适合骑行锻炼

 

按照导航指引,继续顺着百里画廊向西,在经过白河堡水库之后,就到达北京与河北交界处了,再往西将进入张家口,奔赤城,再到崇礼马驹沟。个人认为,北京北部山区的环境特别好,因为这里有北京最重要的水库,所以这里无论从建设,还是管理,各种环保措施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这造就了这里的环境优美、山清水绿、空气新鲜的特质。


IMG20190608113621-01.jpg

白河堡水库

 

IMG20190608114143-01-01.jpg

北京与河北交界处

 


交界处,立有“白河冀东缓冲区”的石碑

 

大概走了第二天的1/2路程,开始进入河北张家口地界。之前的超好路况,也随着离开京界,变得没有那么好,在进入一些县道时,路面常常会有深深的大坑,在把mu-X开到马驹沟长城城边的这一路,更是没有了公路,只是土路、水冲沟路......mu-X牧游侠的全路况适应能力让我这个长城探寻与拍摄者心里特别的踏实。

 

     水泥厂与赤城三岔口长城


刚过省界没多远,马上就能体会到路况的下降,道路阵旧、有坑洼,马路中间还碰到了放黄牛的当地老乡,当时还真以为进入张北草原了呢。


IMG20190608114649-02.jpg

刚出了省界,路况马上开始下降,路上偶遇放牛的老乡

 

在进入张家口地界后,才真正体会到开mu-X这类带大梁越野车的好处,其实不是为了去越野而越野,而是真的为了适应更复杂的路况,以及获得更好的通过性,这样的车辆特性才特别适合我们这样到处跑的摄影者。因为我们拍摄的题材本身就很广泛,天南地北,什么样的路况都要必须面对,合适的车辆就是摄影者必不可少的摄影大配件,车辆就是摄影者的双腿,它可以把你拉近到被拍摄题材面前。摄影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而我认为,车辆对于摄影者来说应该是:“如果你没有能力到达,你就不是一辆好车”,显然,mu-X牧游侠适合摄影者,对我来说mu-X确实是一辆好车。


IMG20190608123916-01.jpg

走了不久,来到了怀来、张家口、赤城三个方向的交叉路口,大货车也多了起来

 

_DSC1366-01.jpg

路边出现了三岔口的路标牌,旁边也出现了夯土墙

 

再往前走走,好象前面在施工,路边出现了三岔口的路标牌,不经意的往路牌旁边扫了一眼,一面夯土墙出现在眼前,当时又高兴、又疑惑,这是长城吗?马上停车查看一下。


_DSC1370-01-01.jpg

下车一看,果然,立着一块2018年的“明长城-三岔口长城”的石碑,这段长城属于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虽然立了石碑,但这段长城的所处环境可太恶劣了。一座铁路桥横跨而过不说,更惨的是,城墙就在公路边,不仅暴土扬长,旁边还堆满了很多建筑废料,让人看着很心疼


这段长城还紧靠着水泥厂,水泥生产与运输肯定会对长城造成破坏


IMG20190608130427-01.jpg

赤城三岔口明长城全景照片

 

这段三岔口长城所处环境确实太糟糕了,既然立了文物的牌子,就真的应该将文物保护工作做到实处。即使靠路边已经是事实,其马在长城周边做个简单的围档也是对长城的保护。这样的放任不管,真的是不负责,太令人心痛了。


IMG20190608131123-01.jpg

三岔口长城是本次行程第一个计划外的拍摄, 我想,这可能就是目前国内野长城所处环境的真实情况。从车窗往外看,这段长城的规模还是不小的


再往前走,一个停车场旁边的小土山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烽火台。这里能被称作三岔口,必是战略要道交汇的重要地点


IMG20190608131605-01.jpg

离别三岔口,驱车继续向宣化、马驹沟方向行进

 

IMG20190608132444-01.jpg

过了三岔口,路况好了些,周边的环境也更开阔,因为耽误了时间,也加快了行车的速度

 

IMG20190608132539-01.jpg

侧风很大


进入张家口地界后,风力明显比北京大很多,人下车的时候几乎站不住,关车门时也相当吃力。一路行车,一直是侧风,mu-X虽然车身高,但在这样的侧风行进中车身还是比较稳定的,另外,风燥也控制的非常不错。


_DSC1383-01.jpg

越往宣化、崇礼方向走,主路的路况越来越好,路上的车辆也不多

 

_DSC1388-01.jpg

过了三岔口,往宣化、崇礼的路边不再是很多的高山峭壁,而是出现了很多黄土坡地形,开始以为是夯土长城,停车查看,完全是自然形成的黄土墙结构,从远处看跟夯土长城很象

 

_DSC1391-01.jpg

偶遇葛峪堡古城


开着开着,路边右侧出现了一座土城堡。大小与一个小镇相仿,之前在做路书时完全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经过一番打听,这里就是开文提到的葛峪堡古城。

 

     可悲的葛峪堡

......

这个地文可有历史了,唐代前就有了

先有葛峪堡,后有宣化府

......


全拆了

......


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复杂、难受的,更多的是无耐,连气愤的情绪都没有了,听到的太多了,就是无耐,就是无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吗?还是为了发展旅游?彰显功绩?这些在对于保存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传统文化方面,是显得那样的功利、那样的没有价值!还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睁开眼去看看,想一想,发生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离开三岔口,虽然路况不错,风光也好,驾驶mu-X也特别惬意,但三岔口长城的状态一直让我念念不忘。走着走着,当导航提示距离马驹沟长城不到40公里的时候,路边出现了一座从外观上看留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往旁边一看,有个葛峪堡的路牌.....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做路书计划时也没有注意过这个地名,这里怎么会有这样一座古城呢?虽然我今天的目的地是马驹沟长城,但眼前突然出现这样一座神秘古城,一下激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这次探寻也成为了本次穿越与行摄中最大的意外收获。此时马路对面走过来一家子当地人,问了一下进古城路线,赶紧驱车前往。

 

IMG20190608150201-01.jpg

从城外点将台登高看,葛峪堡背山而建,扼守关隘,为军事重镇


登高远眺,葛峪堡的规格真是不小,之后在与一位当地老人的交流中得知,这座葛峪堡是唐代安禄山所建,自古就是此地重要的军事重地。当地有“先有葛峪堡,会有宣化府”的说法,可见此城历史相当久远。现在的遗迹只剩下残破夯土墙,城内、城墙上的建筑、墙砖均在建国后及文革时期拆毁并破坏掉了,但即便如此,此时的葛峪堡依然看着很气魄。

 

_DSC1395-01.jpg

葛峪堡路牌很新,现在这三字代表着一个被严重破坏了的古城


_DSC1396-01.jpg

当地老乡特别热情,详细告知我进堡的路线

 

_DSC1398-01.jpg

往前没走多远,路对面看到一个大的夯土堆,象是一个烽火台之类的遗迹,之后了解,这是原来葛峪堡古城的瓮城,但经过破坏、拆除,现在只是这残破的状态了

 

IMG20190608143249-01.jpg

堡口巧遇米大爷

 

葛峪堡是个村子,现属于张家口桥东区管辖,310省道从这个瓮城遗迹与葛峪堡村口前的牌坊横穿而过。因为村子依然在原有古城之内,所以整个村子的街道很规正,东西南北错落有致。


当车停在堡前的牌坊时,恰巧碰到一位本村的老人,此人贵姓米,米姓在这里是大姓,人口众多。从老人那里,我大概了解了葛峪堡的历史。


IMG20190608144145-01.jpg

米大爷在重建的鼓楼前留影(暂称它为鼓楼吧)


与许多古城类似,葛峪堡也由瓮城、内城组成,主城也是四面城墙,抗战时期被日本人占领过,之后也有民国军驻防。据老人讲,初建此城时,都是夯土墙,明代时在原土墙基础上又加了一层城砖加固,质量非常非常好。到了建国后及文革时期,大量的城墙砖、及堡内的古建被拆除、破坏。上面照片中是现在堡内中心点上的鼓楼(暂称它为鼓楼吧),此楼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鼓楼遗址上建起来的,为水泥结构,大家可以看一下,真是相当难看。据老人说,原鼓楼建筑非常之精美,为纯木质结构,在解放之后被烧毁,此楼为全堡的制高点,烧的时候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现在想想都令人心痛与惋惜。

 

上面图片中刷了白漆的房子就是原来兵马府的府邸原址

 

葛峪堡自初建起就是军事重地,堡内鼓楼西北的位置就是当年最高军事将领的府邸。这些古建也均在建国及文革期间被拆毁,上面几张照片中的白色平房就是原府邸的旧址。原府邸古建被拆除后,建起了平房作为村内合作社办公地,现在成了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要不是碰到这位米大爷,谁能知道这普通的平房原址曾经有过这样令人心痛的经历呢。


IMG20190608164147-01.jpg

此院内保留着葛峪堡唯的古建——老戏台


据米大爷讲,现在堡内已经没有了原古建,唯一留存的是这个院里的一个老戏台建筑。据了解,这个院子的钥匙由现在的村委会保管,平常人不能随便进入,看来是属于重点保护对象了。


IMG20190608162826-01.jpg

与米大爷在院门自拍合影

IMG20190608162019-01.jpg

院门缝隙中可以看到老戏台,空空的院子里,只有这么一个破败不坎的戏台,显得孤独与凄凉


_DSC1412-01.jpg

葛峪堡北面猴儿山长城


在与米大爷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谈到了我此次穿越行摄的目的,老人家也给我介绍了周边长城的情况。


与之前我跟大家说的密云白马关一样,葛峪堡也是周边军事设施的神经中枢,由它来指挥和协调周边长城军事力量的军事动作,所以,长城不仅仅是一面墙那样简单,城与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攻防体系。在离葛峪堡北边5、6公里的猴儿山长城是附近目前保存较完好的野长城,此次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探访了,只待下次再探了。

 

看了看村内,米大爷又给我介绍了一位张姓大哥,带我转了转村里的老城墙。


IMG20190608145901-01.jpg

这位张大哥先带我到城外的点将台看了看

 

IMG20190608150044-01.jpg

点将台拆了之后被重新翻修过,翻修的工艺就比以前相差太多了


_DSC1410-01.jpg

从远处看点将台与葛峪堡城

 

在写密云白马关时,当地人都说白马关与杨六郎、穆桂英有关,那里有些历史是真实的,也有一些是民间流传的演义故事。而据米大爷与这位张哥向我介绍,葛峪堡城外的这个点将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曾在这里亲自点过将,二位在向我叙说这段历史时都是滔滔不绝,神情中流露着对家乡悠久历史向往、尊敬与自豪。虽然我对二位提到的历史不能去考证,但之后在网上的查询以及现场看到的城的规模与形制,葛峪堡不仅是军事要冲之地,更是历史久远。



将车开到外城墙根儿,此时特别能感觉到葛峪堡城墙的高大

 

 

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这残破的土城墙曾经外挂了一层城砖,路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真相。当你知道了历史事实,再来看这座被残破的古城,好象是被扒了皮的战将,他曾经的威武、雄壮、荣誉......所有的一切,统统都被后人扔到了下水道里,但战将临死依然昂着头。


看过外墙与点将台后,张哥带我城内的城根儿、上城墙看了看。张哥告诉我,住户及街道的建筑格局基本保留了原来的规制

 

IMG20190608154247-01.jpg

东城墙根上建起的磁砖材质的影壁墙。这个影壁墙看着与之前看到的那个后建鼓楼一样的别扭,与老城墙放在一起真的太不协调了,相当的没有美感。感觉象是公厕拆到了三面墙,只留下这样一面带画的瓷砖装饰墙


IMG20190608154726-01.jpg

与刚进堡时看到的整洁街道不同,沿着影壁墙往南没走几米就有一个公共的生活垃圾桶,当您看到这样的景象时,内心会有何感触呢?




继续往东南角楼城墙走,一路看到的尽是到处的垃圾,这些垃圾好象是在这座被扒了一层皮的古城身上再撒了一把盐,看着让人心更疼


IMG20190608160858-01.jpg

古城北墙现状


IMG20190608155335-01.jpg

登上城墙东南角楼,远望点将台


IMG20190608151704-01.jpg

角楼上的那三道深沟,犹如深深的伤口


IMG20190608152642-01.jpg

葛峪堡的城基真的是相当厚实


IMG20190608165600-01.jpg

临走时,在城堡西门又看了看,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个城门的门洞还能依稀可见


IMG20190608165947-01.jpg

西门附近的城墙外为了美观坚起了一道象是城墙的围墙,但这是假的。后来人永远不会知道真的是什么样的了,再建也是假的


IMG20190608170040-01.jpg

葛峪堡村西南村口,竖立着“美丽葛峪堡”石碑

 

IMG20190608170219-01.jpg

在省道边,再回望一下葛峪堡


IMG20190608170302-01.jpg

已经下午5点了,我必须驱车离开葛峪堡,前往马驹沟长城


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葛峪堡逗留了快3个小时,此时已经下午5点多了,再不走,估计今天就不能开车到马驹沟长城脚下了。因为马驹沟长城地处非常偏僻,上山都是当地为了修风力发电机时车子临时压出来的土路,很多更是水冲沟路,所以必须天黑前到达,否则第二天的穿越行摄计划就不能完成了。


虽然在葛峪堡耽搁了很多时间,但这次的临时探访,让我对长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我们的长城数量众多,象葛峪堡这样有很悠久历史的地方也不在少数,在得不到系统保护的前提下,真的希望所有的国人们,不要再去破坏我们的长城了。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墙,那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真的,不要再去破坏先辈留下的好东西了。看到了葛峪堡,让我又想起了被拆的北京老城,这样的无知悲剧何时能在我们的大地上消失呢?我们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都负有责任。


     不一样的马驹沟“碎石”长城


到目前为止

马驹沟长城是我见过最为奇特的长城

 

IMG20190608192143-01.jpg

mu-X直接开到马驹沟长城脚下,这两者都有着男人最应该具有的特质——雄美


我见过北京周边的砖石长城、也见过西部的夯土长城,也刚刚见过了如葛峪堡这样的夯土外包砖长城,而马驹沟长城与这些都不一样——它是由许多尖石堆砌起来的石头长城。据说,这里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北齐所建,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了。


IMG20190608193239-01.jpg

普通的碎石,构建成了世界最伟大的建筑,这就是祖先的智慧


其实当我看到它时,我的感觉是,它依山高处而建,感觉象是小说里描述过的山寨石头围墙。这样的结构看上去简单原始,但它的完整性保持的比那些夯土长城要好,其样式也最为独特,这样的材质与结构,在战时可能也是最好维护与修理的一类长城,可见我们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明的,即有巧思妙想,也能因地制宜。这些只是我看到马驹沟长城后首先想到的,并没有进行过任何考证,如果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请在评论区为我解答。另外,因为到马驹沟时已经很晚,不能深度的进行探究,这类长城的敌楼是什么样的形制,我并没有稿清楚,如果您对这方面有研究,也请在评论区下面给我指点。



_DSC1468-01.jpg

要想开车到马驹沟长城下,一辆mu-X这样的硬派越野车是必须的

 

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到马驹沟长城的路不好走,但这里却是少数能将车开到跟前的野长城之一。除了这里,还有第三天穿越行摄的样边长城。


虽然已经有了非常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如果您不是经常出来越野,或者开的不是一辆带大梁的硬派越野车,我建议您最好将车停在长城脚下的马驹沟村内,然后步行上山。


话归正传,现在讲讲从葛峪堡到马驹沟长城这段路上发生的事情。

 

IMG20190608170935-01.jpg

310省道与411县道交汇路口,右转奔410县道方向,奔马驹沟村


从葛峪堡出来没走多远,就到了310省道与411县道的交汇路口,从此右行,再走不远,拐上410县道,走到410县道尽头,再走一段土路即可到达马驹沟村,到此要根据车辆的越野能力自行选择开车还是步行上山。


这样的路,是对车,特别是对底盘、悬挂、轮胎的大考验


从410县道开始,是此行最不好走的路况之一。这条路不仅窄,还有一段不大好走的盘山路,且路过一个弯道很急的小水库,而且这里上山下山的大货车特别多,如图所示,到处都是深深的炮弹坑。类似的路况以前曾驾驶城市SUV走过,说实话,真的太颠、太不舒服了,而且城市SUV走这样的路,能真切的感觉底盘的不扎实,让驾驶者没有太强的信心。


这次开mu-X走这样的路,完全是一种享受。首先,mu-X的悬挂不仅调校的很适合走密云那种弯道多的柏油盘山公路,在这种烂路中,路面产生的剧烈颠簸都被悬挂、底盘大梁、原车配备的HT越野轮胎(如果是MT就更好)给吸收掉了,驾驶者在车内的感觉就如大船碰到一个小浪那种轻微的颠簸,而且此时方向盘沉稳的风格让mu-X的方向操控依然精准。


_DSC1430-01.jpg

按导航提示,到桦林子村路口,上一条碎石村路往马驹沟行进


_DSC1433-01.jpg

刚进入桦林子村,路边的景色与之前完全不同,出现的是桦林与高山草甸交相呼应的画面,骏马、黄牛在草甸上悠闲的吃着草,一幅美丽浪漫的画面


_DSC1458-01.jpg

过了那片桦林与草甸,有一条上山到达马驹沟村的碎石路,路不宽,只能一辆车通行,如有会车,下行车辆必须下道让行。这样的碎石路还算好走,慢慢再往上,就出现了水冲沟那样的超级烂路了


_DSC1465-01.jpg

走了一段较好的碎石路,慢慢就变成了土路,小的水坑、小的交叉轴也陆续出现,因为mu-X的悬挂行程够长,这种路不在话下


IMG20190608185821-01-01.jpg

马驹沟村委会,这个村子看着有些破败


从山下的桦林子村大概行车20多分钟,就到了马驹沟村委会,到此可以选择开车还是步行上山。


IMG20190608190329-01.jpg

在村边有一条非常陡的土路,从这里上来就可以看到直通马驹沟长城脚下的土路了


目测,这个陡坡大概有25度左右,而且是个直坡,路面坑洼不平,还有很多碎石。如果是柏油路,mu-X的柴油动力只用2驱也可以轻松上来,但我担心HT轮胎会打滑,为了安全,还是将mu-X挂在了4H档位上,真的是非常轻松就上了这个大坡。



上山之后,土路上的深沟到处都是,估计是下雨后被越野车挠出来的深坑。所以在这城开车要非常小心,因为我是单人单车上山,没有救援,更要小心选择路线,一但车轮卡在深坑内,轻侧车子被卡住,严重的也有可能会侧翻,所以要万分小心,我只有一次成功开车上山的机会


上坡之后是一片高山草坡,有一条被汽车自然走出来的超烂土路,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条路上有各种被车挠出来的又叉轴与水冲沟,这种路也只能是象mu-X这样的硬派越野车才能通行。


IMG20190608191825-01.jpg

在没有交叉轴与深沟的土路上,车开起来还是很好走的


mu-X虽然底盘不低,原车悬挂也足够长,但这里的交叉轴还是很深的,所以要特别小心的选择前进路线,以免车辆被深沟卡住,当然在这里必须挂上4L。


IMG20190608192921-01.jpg

mu-X的硬朗线条与这段碎石长城非常的合谐


沿土路上山走不远,右侧出现了一条用大石堆砌起来的城墙,这就是我想了多日的马驹沟长城了。


IMG20190608192143-01.jpg

从远处看,这段长城很舒缓,但到近前时才感觉它的阻拦效果还是很好的,城墙外面是悬崖,墙内侧是山上的草甸,这是典型的居高据守的长城样式


网上有人说这段长城都坍塌了,我看了下,感觉它的形态保持的还很好,这条长城就是用大碎石堆砌起来的,如果维护起来也应该比那类夯土和砖结构长城要容易一些。看过这段长城后我最想了解的是敌楼烽火台的形制是什么样,对这个知识特别感兴趣。



在晚霞的映衬下,马驹沟长城与mu-X是那样的美


因之前在葛峪堡耽误了很长时间,到马驹沟长城脚下时已经快晚上7点了。我算非常幸运的,一路路况不错,没有下雨,路也不泥泞,也没有走回头路,山上的天气也非常好,车开到山上即到了长城脚下。此时已进入晚霞时间,为了安全,我必须要在天黑前下山,所以抓紧时间在马驹沟长城脚下多拍了些照片,然后下撤。



_DSC1496-01.jpg

因赶着天黑前下山,所以只能在车里快速的拍摄一下马驹沟长城了


IMG20190608195124-01.jpg

上山时路过这个陡坡,下山时也要经过此处


来时爬陡坡,走时下陡坡,因mu-X带有陡坡缓降功能,下山时的我轻松了很多。


IMG20190608201723-01.jpg

下了陡坡,出马驹沟村没几分钟,晚霞已经落入西山了,天边只留有一丝光亮(车内拍摄)


IMG20190608194806-01.jpg

从头天出发到出了马驹沟,一共跑了453公里,油箱还剩两格油


下到马驹沟村,我看了一下油表,在连续开了两天,走过柏油、盘山路、土路、碎石路、挂过4驱与4L、走过交叉轴与水冲沟,在这样的情况下油表还有两格油量显示,总共跑了453公里,柴油发动机不仅动力强,燃油经济性真的非常好,让长途穿越者特别的省心。


IMG20190608213837-01.jpg

出了马驹沟村,还没到桦林子村,天已完全黑了,在车灯的照耀下,路边还发现了野狐狸的踪迹


出了桦林子村,按原路过一段盘山路,再过来时的那个小水库,然后走310省道大概40多公里,要到今晚的目的地宣化城过夜。


  第三天


     宣化古城

 

其实宣化并不在路书计划中,之所以改变计划,还是因为路过葛峪堡时听到的那句话——“先有葛峪堡,后有宣化府”。既然到过葛峪堡了,那宣化府这次是必去了。


_9957342-01.jpg

宣化钟楼(清远楼)被誉为“第二黄鹤楼”(第三天驾车时拍摄),文革时被严重破坏

 

之前做路书时,曾考虑在马驹沟长城野营露宿,然后第二天拍摄马驹沟长城日初。但因为第二天行驶了300多公里,加上还进行了长时间拍摄,另外也考虑当时马驹沟长城的天气以及安全因素,还要更好的休息备战第三天的样边长城,所以最后决定,驱车到宣化宾馆过夜。


IMG20190608231039.jpg

第二天,宣化宾馆对面夜色下的教堂


看了下导航,从马驹沟到宣化宾馆有40多公里,行驶了1小时多点,于晚上10点多到达了宣化宾馆。宣化宾馆是当地最好的宾馆,位于宣化城市中心,对面就是当年察哈尔省民主政府办公所在地,以及一座教堂。开好房间,洗漱,睡觉,结束了第二天的行程。

 

IMG20190609074121.jpg

第三天清晨,宣化宾馆对面教堂做礼拜的信徒


头天到宣化宾馆住宿的决定太正确了,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三天早晨体力完全恢复。因为保持了好体力,也为我第三天的样边长城之行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IMG20190609075224-01.jpg

清晨的宣化街道,看到这样的街道,能想象这是古城吗?

这是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天,但行程依然相当紧张。我是头一次来宣化,一是想看看当地的建筑与老城墙,二是要尝尝当地的特色食品,所以起早逛街与寻找美食。


其实每次来到某某古城,脑海里总是想象着这个地方古代的样子,因为古建是文明、文化存在与传续的最有力证明。但是,每次到古城都是失望的,与全国各地一样的建筑,而且是没有任何设计感与文化表现的建筑,也可能这就是我们现在文化吧,总之,只要来过大多数古城,存在于脑海中的那种美好想象就彻底被打破了,这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可悲的。


IMG20190609082726-01.jpg

清晨的宣化街头,有很多这样的早点摊,很多年前的北京也是如此,这是当地人的聚集地


IMG20190609075522-01.jpg

走着走着,路过一家当地人常来的“五谷煎饼”店,这家店离宣化宾馆不远,经了解,此店在本地很知名


IMG20190609075315-01.jpg

这里的煎饼品种不少,人从店里排到了店外,来此都是周边居民,也有从城中更远地方过来的


IMG20190609075318-01.jpg

自家现炸的薄脆,每天早上现炸再卖


IMG20190609080906-01.jpg

煎饼的制作过程很讲究,摊饼的与刷酱的分工协作,即快速又卫生,还保证了煎饼的标准口味


IMG20190609081302-01.jpg

排了20多分钟,终于买到两个。煎饼确实好吃,难怪很多人排队

 

一边吃着煎饼,一边继续逛着清晨的宣化城,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其实是宣化的朝阳楼饭庄。我也是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饭庄的,这也是此地的老字号饭庄,有“古城百年第一店”的名号,这是一家清真馆子。据史料记载,公元1900年7月慈禧太后西行,途经宣化府,朝阳楼饭庄为其专供三日御膳,慈禧太后对御膳赞不绝口,后传为佳话。这里的涮肉最有名,牛肉饼也远近闻名。我这么早到朝阳楼饭庄,也只能尝尝这里的牛肉饼了。


IMG20190609083020-01.jpg

从煎饼店出来向南走不远,即到朝阳楼饭庄


IMG20190609083221-01.jpg

到此正是早餐时间,牛肉馅饼是这里的特色


IMG20190609083302-01.jpg

这里是现点现烙,看着还不错。虽然已经吃了一个大煎饼了,但看到带馅儿的吃食,又开始留口水了


IMG20190609084353-01.jpg

我到的点已经8点多了,稀的只剩点小米粥了


IMG20190609084515-01.jpg

现烙的牛肉馅饼还不错,只是我感觉没有传说的那样惊艳,而那碗小米粥的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吧,如果您来此处,可以尝试一下,但不作为全力推荐。因为时间原因,这里的涮肉没有尝试,如里羊肉不错的话,应该还可以,到此地的朋友可以饭点时还尝试一下


从朝阳饭庄出来,准备去离这里最近的大新门城楼与城墙看看,顺便再看看街景、买点当地特色是兴富源糕点。


大新门,位于宣化城西,是明清时期宣化的西门,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仅剩荒芜的土城恒。2005年当地政府募集资金在原址重修,修复后的大新门主要由墩台,城门楼,马道等组成


看到大新门的时候,以为是保存下来的老城,看过介绍才知道也是大破坏之后又重新修复的。可以明显的看出,仅剩的老土城恒表面没有了城砖,新城在土城恒上修复起来。大新门算幸运的,还能让后人大概看到它原有的模样。宣化城里的其它古建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有些只在原址上立着一块石碑,问当地人时,当地人也都已经不清楚这里的原貌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_9957262-01.jpg

去大新门路上,偶然看到一块玉皇阁旧址的石碑,问周边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什么建筑


IMG20190609091243-01.jpg

玉皇阁旧址石碑对面是宣化烈士陵园


IMG20190609085900-01.jpg

宣化清晨街道挑担遛鸟的爷们儿


看过了大新门,又逛了逛宣化街头,时间来到了10点30左右,要准备出发前往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样边长城。临走时,去了一趟兴富源糕点店。这家店是宣化的老字号,地位相当于稻香村在北京糕点界的地位,这里是宣化最好的传统糕点店。作为北京人,一定要带点当地特色糕点回家。


_9957339-01.jpg

宣化清远路边上的兴富源老店


_9957331-01.jpg

这里的糕点包装依然传统,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稻香村也曾经这样


这里的传统糕点类似北京稻香村点心,但叫法不同,名曰“八件”,有“素八件”与“水果八件”之分,主要是馅料的区别。据店员讲,这里的传统糕点依然用老法、老配料,味道依然传统。

 

_9957333-01.jpg

这样的传统包装在北京已经看不到了,比较怀念


P6090197.JPG

mu-X车旁,清远路边,遥望远处的清远楼


IMG20190609142125-01.jpg

出宣化时加了100块、近15升的柴油

 

买过糕点,时间真的不早上,望了清远楼最后一眼,准备出发前往样边长城。这一路要经过官厅水库,然后从样边长城经门头沟、妙峰山回北京城区。出宣化前,又临时给车加了100块钱的柴油,这是本次穿越加的唯一一次油。


     难忘样边长城之雄美与mu-X爆胎


要说马驹沟长城是我见过最奇特的长城

那样边就是给我留下难忘记忆的长城

这里不仅路况比马驹沟更惊险

样边长城也更雄壮、俊美

而且在这里,mu-X爆胎了

 

P6090246-01.jpg

mu-X与样边长城关口

 

据资料讲,样边长城(庙港长城)是怀来县境内保存最完、建筑质量、规格最高的一段长城,位于庙港东、横岭西,总长约3000米,城墙都是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所以叫样边长城·。

 

P6090284.jpg

样边长城非常雄壮与俊美


P6090275.jpg

mu-X攀到了样边长城的关口处


据资料考证: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供负责修筑长城的人参观采样,所以说这段长城是明长城修建时的试点和典型。说它是明代修建长城的 “样板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庙港长城规格建制十分完整,质量也很高,城修得很坚固。据记载,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保证工程质量,先选择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的质量和规格(也有一说是戚继光和戚继祖修建的这段长城)。最后选定在庙港一带,建造出明长城的精品——庙港长城。




在宣化城内加完油,开始驶向怀来样边长城。看了下导航,大概111公里,途中经过下花园、鸡鸣驿、官厅,然后到庙港村,顺山路开到样边长城脚下。


IMG20190609152646-01.jpg

路过怀来鸡鸣驿


从宣化到样边走的是国道,路况一般,有很多大货车,有一小段路比较拥堵。官厅水库的一段路为盘山路,有上坡下坡,mu-X的表现依然让我非常有信心。

 

路过官厅水库

 

路过官厅水库时离鹿港村已经不太远了,此时的天气条件行特别好,光线也很利于拍摄长城,特别期待赶紧开到样边长城脚下。


_9957419-01.jpg

过了官厅水库没多远,按照导航开到庙港村路口,由此上山


_9957430-01.jpg

上山是一条只能一辆车通过的路,开始是这种不错的水泥路面,再往上就是碎石路、交叉轴路了



第一次会车,正好路边有空场,下行车辆可以靠边,让我通过


_9957433-01.jpg

第二次会车,因上面没有空场,我只能往下倒车,耽误了些时间


走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有城市SUV,甚至还有轿车开到这个位置,所以认为上面的路除了窄一些,对于车辆来说通过会非常容易,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


_9957435-01.jpg

之后我了解到,很多的城市SUV、轿车只能开到这个位置了,上面的路除了有很多的碎石,还有交叉轴。而且弯道的坡度也不小,除了带4驱的硬派越野车,其它车辆肯定是上不来的,而且也比较危险。此时,已经能比较清晰的看到样边长城了。

 

再往上走,碰到了此次穿越最难走的一段路,不仅是土路,而且全是深沟与碎石,如果在这里会车是相当麻烦的。


往上走,就是这样的碎石路,还有交叉轴,此时需挂上4L档,路况对于mu-X没有什么压力,主要是要特别注意行车路线的选择,以保障安全

 

P6090230-01.jpg

过了这段碎石、深坑路,前面稍缓,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了


P6090236-01.jpg

再往上,车窗前出现了山顶的样边长城


P6090238.jpg

转过几个弯道,看到边墙,从这个角度看,这段长城真如一条龙脊横卧在山峰之上


P6090243.jpg

这里就是样边长城的关口城根,两侧共长3000米,穿过关口,车可以穿越到县道


P6090282.jpg

来时上山的碎石路


来到长城脚下,能看出这条长城修筑的非常精巧,石料也非常巨大,可见这段明代的样板长城确实名不虚传


P6090279.jpg

在关口处,偶遇穿越车队


车开到样边长城关口处,我来说说三天驾驶mu-X的切身感受。总结成一句话:“全路况的硬派越野车”。


公路驾驶感受我在头两天的内容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公路的驾驶路感非常好,虽然为1.9T的柴油机,但其加速超车的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越野方面,在车辆原厂的情况下,mu-X经受住了马驹沟与样边长城的越野考验,动力非常充足,底盘、悬挂都让驾驶者非常有信心。我还是之前的观点,不是为了越野而越野,而是真的为了到达这两处长城来拍摄,才来此越野。其实我来之前最担心的是轮胎,因为原厂胎只是HT胎,到这里时我还算幸运,轮胎没有出问题。但好运没有继续伴随着我,在下山反回路上,mu-X的一条轮胎被碎石刮破了,还好路遇好兄弟帮助,才解此一难。


历经岁月的侵蚀,坚固的样边长城也已经有多处坍塌,但在阳光的映衬下,依然那样雄美


临下山下前,拍了几张样边长城的照片,还是因为要赶在天黑前下车,所以没有深度的拍一拍样边长城,此遗憾留到下次再来弥补吧。

 

P6090301.jpg

天色慢慢黑了下来,此处离山下村子和公路还很远,必须马上下山


P6090292.jpg

样边夕阳下的mu-X


P6090302.jpg

下山时走的土路


前面开了三天,车辆没有出任何问题,就在从这条小路下山往回走时,轮胎被碎石划破了。穿过样边长城的关口就是这条下山小路,下去就是415县道,前面碰到的穿越车队就是从这里过去的。据他们讲,这里比原路的盘山碎石路要近很多。这条路主要是土路,偶尔会有一些大的碎石,加上mu-X带有陡坡缓降功能,而且底盘够高、悬挂够长,所以下山时还是比较轻松的。万万没想到,在离415县道50米左右的时候,mu-X的胎压检测报警了,下车一看,右前胎被碎石划出了一道口子,还好离县道公路不远,将车缓慢移动到路边,拦车求援并自救。


P6090306.jpg

从mu-X底盘下取出全尺寸备胎

IMG20190609204702.jpg

小哥们儿帮我更换轮胎


此时天已经全黑了,415县道路的过往车辆不多。时间过了很久,才拦下一辆改装过的三菱劲畅。看来我这一路和劲畅有缘,地库取车时,和旁边的黑色三菱劲畅拍了合影比车身大小,行摄快结束时,又被白色劲畅小哥帮忙,太有缘了。这小哥们儿是刚从库布奇豁沙子回来,也是玩越野的,虽不认识,看我这里出了状况,赶紧下车热心的帮我一起换轮胎。在这里,真得特别感谢这位小哥们儿,要不是他伸出援手,我一人估计得多折腾2、3个小时。


P6090307.jpg

轮胎换好,与小哥们儿道别,驶上了415县道,回京


P6090313.jpg

看到前面的进京检查站心里好亲切


P6090313.jpg

过了检查站继续在门头沟的109国道上行进,虽然这条路弯道超多,但北京的路况还是比张家口好太多了


P6090316.jpg

开了不久,已经到了永定阁,我回来了



     身归京城,心存长城

 

从策划到最后执行接近一个月时间,转眼间就结束了,而对于长城的历史来说确实又太短暂,但就是这短暂的接触,让我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了长城的魅力与现状。我只是个爱拍照的人,也喜爱长城,只想给长城多拍些相片,让更多人了解长城之美。


P6090256.jpg

 

通过这次穿越行摄,柴油车无论从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柴油相对于汽油的燃油效率要高很多,而且更为经济,我们诺大的国家,如果能大力推广柴油车技术,对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环保都有好处,柴油车在欧洲风行也说明了这点。在此也希望各个大城市不要以油品为理由,一刀切的禁柴。


这次行摄中,mu-X也如我最初之想,很好的帮我实现了策划目标。作为一辆越野车,mu-X可以帮我到达一些很艰苦的地方,而作为爱到处跑的我来讲,mu-X更象一件最重要的摄影器材,需要随时陪伴在身边。

 

P6090275.jpg

虽身归京城,但心已留存于山间之万里长城!

 


拍摄器材列表

 

| 奥林巴斯E-M1+M.12-40/2.8+ M.75-300/4.8-6.7

| 尼康 D300S+24/1.4+24-120/3.5-5.6

| OPPO FIND X

| RICOH GR DIGITAL 3

| OPPO Reno(行车导航)

| 五十铃mu-X牧游侠(车辆)

| 三脚架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81014225206 - 副本.jpg

杨炤龙,资深编辑,获“2017索尼世界摄影大赛(SWPA) 公开组全球50强摄影师称号(建筑类)”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