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人民日报、中国摄影家协会、人民网、人民视频组织摄影专家和报社编辑对当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照片进行认真评选。最终,2版的《绝壁凿出幸福渠(记录中国·我们都是追梦人)》入选今天的“推荐精品”,并作为本周(4月15日至4月21日)的候选作品,将参评4月21日举行的第十六期“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评选。
绝壁凿出幸福渠(记录中国·我们都是追梦人)
《 人民日报 》( 2019年4月20日 2 版)
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青林村绝壁天渠。
孟启恒在打理水渠。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绝壁天渠”,潺潺清流不舍昼夜地奔淌。88岁的老人孟启恒,是当年开凿这条水渠的元老。
“望着大河喊口干,吃碗米饭是奢望。”上世纪60年代前,赤水河畔的青林村因和河谷间的落差大,土无水灌、家无水饮。30岁出头的孟启恒狠下决心,带领50余名村民,舍生忘死,腰绑粗绳挂在绝壁上,迎着山风,用钢钎、錾子、大锤等,在当地一个叫二层岩沙沟的地方引流,历经5年时间,凿出一条4000米长的绝壁天渠。
水渠修成后,渠水所及之地,荒山变成四野葱茏的千亩良田,青林村每年粮食产量从几万斤增加到近120万斤,沿线村落1700余人也因此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望着大河喊口干”从此成为历史。
孟启恒义务巡渠护渠,一干就是几十年。他经常提醒村里的年轻人,这条生命之渠来之不易。这条渠,是孟启恒一辈子的骄傲。
王纯亮 摄(影像中国)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