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幼失去了双手,却用“无手”拍下了无数动人心魄的照片,凭借一台相机走遍祖国各地;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作品在各大影展、影赛中屡屡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出版作品集;2023年,荣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他就是著名摄影家郑龙华。
“面对身体残障所带来的艰难曲折,他从不怨天尤人,热爱生命、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坚持以影像弘扬主旋律、讲述中国好故事。”这是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郑龙华的评价,高度地概括了他坚强而不屈的艺术人生。
身为无手摄影家,深知残障人生存的艰辛和打拼的艰难。多年来,他的镜头大多数关注的是和自己有着共同命运的人,无论是裸露的伤口,还是那被命运摧残的无奈,这些照片朴素而真诚,生动而坚定,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从不放大被摄对象的伤痛。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也从不刻意回避,而是客观记录那些精彩而动人的瞬间。看到这些作品,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位摄影家骨子里那种悲悯的情怀和顽强的力量。
《生命壮歌》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图书馆大型摄影展——《生命之光》后的又一场大型公益展,本展所呈现的是郑龙华从2000年至2022年间,在上海、南京、昆明、杭州等地举行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以及全国各地举办的残运会上,所聚焦的体育运动精彩瞬间,内容涵盖了我国残疾人目前开展的田径、游泳、举重等十几项体育竞赛项目,其中,不乏有“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获得者,残奥会、亚残会、特奥会冠军获得者。这些作品角度独特,影像语言丰富,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观点,充分展现了残运健儿在人生的赛道上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令我们能从中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所传递的丰富情感。
我们在亚运会期间举办这个公益摄影展,旨在将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展示给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影像,激发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也是摄影家郑龙华先生对残运健儿最高的致敬。展览既是一次对生命的诠释,也是一次新的出发。
“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成为献给杭州亚运会的特殊礼物。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郑龙华,自幼失去双手,中共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技师。从影39年,计有1000余幅作品在各类影展和报刊发表、展出及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摄影展、出版摄影作品集。曾获IPA国际摄影金相机奖、中国残疾人“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中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系浙江省自强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现为杭州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
一幅好的影像作品是有质感、有生命的,是活的、美的,有灵魂的,能够攫取观看者的目光,击中观看者的心灵,让人无穷回味。《生命壮歌》影像所呈现的生命群像,就具有这样的品质——镜头语言丰富、立体、生动,极富神韵,充满力量。
影像不仅止于瞬间,而需要摄影家对人物有精准的理解,更需要真实地加以刻画,把最具特点的一幕、一刻捕捉下来,让影像自己说话,突出人物性格,传递人物情绪,从而让观看者引发联想,产生共鸣,达至共情。这是郑龙华先生谱写的“生命壮歌”所产生的效应。
一百余幅影像作品,是从数千张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记录的时间跨度20余年,郑龙华为此倾注的精力可见一斑。正如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郑龙华的心与这些影像所呈现的残运健儿的心是相互贴近、互相融合的,这里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他的浓烈情感,是一种爱的表达,并通过此次展览把爱传向未来。
此次展出的影像,既有对运动场景宏大的时代叙事,还有对运动员挑战极限细腻的神情捕捉,几乎每一幅作品都透露着细节、放大着细节、诠释着细节。游泳运动员面对泳池出发时,空白的一只脚;少了支点的跳高运动员,如飞翔般展开双臂;嘴“握”球拍的乒乓球运动员回球时,眼神坚定;轮椅上的篮球运动员抢到球时的自信目光……这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残障运动员身残志坚、挑战自我的精神力量,更是传达着体育运动在他们身上迸发的生命之美。
《生命壮歌》,是集中的,也是雄壮的;是饱满的,更是澎湃的;是对运动场上残缺生命的一次次完美礼赞,积极、阳光、勃发、向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不仅是郑龙华眼里用镜头记录的生命之美,更是他心里用情感呈现的生命之魂。
一个人,无论残缺还是完整,与身体而言,我们或许无法自主,但于生命而言,即使残缺无论完整,我们都可以试着改变。生命壮歌,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之外与众不同的美和力量。
元 圆
- 中摄协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 杭州市摄影家协会
- 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杭州市临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杭州市临安区残疾人联合会
- 杭州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
- 罗伯特·普雷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