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参展

袁培德:大运河沿线的生活风景

作者:袁培德 发布时间:2021-04-16 18:59:35 来源:影像中国网 【原创】 编辑:影像中国网

分享:

【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查看大图

2008年1月29日,吴江,运河破冰行船。

2009年9月8日,嘉善,西塘古镇上的馄饨担。

2009年12月11日,淮安,运河边的河下古镇 。

2010年3月10日,济宁,微山湖上打渔人 。

2010年6月4日,临清,贡砖古窑。

2010年8月6日,沧州,运河古道上卖冷饮的小贩。

2010年11月9日,天津,千年漕运皇粮仓储重地——北仓廒。

2011年7月18日,北京,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的大运河张家湾通运桥。

2011年7月26日,北京

2012年8月3日,嘉兴,乡村中医诊所。

2013年5月25日,海宁,运河蚕乡人家的早晨。

2014年7月17日,湖州,湖笔开笔启蒙仪式。

2016年8月4日,临涣,古运河旁茶客与说书人。

2018年8月10日,海盐,有130多年历史的沈荡酿造。

2020年8月2日,空中鸟瞰京杭大运河浙江段。

从杭州拱宸桥出发,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北。

中国大运河,曾经是一统南北江山的生命线,经过岁月沧桑的侵蚀,如今会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2009年初,我只身寻访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文化生活风景。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发现许多古老的景象已渐渐远去,诸多传统的习俗即将成为记忆。它们是运河文化的血脉,纵使历经淤塞、干涸,仍然流淌不息。

从已有800余年历史流行于钱塘江畔的余杭滚灯,到被誉为江南戏曲“活化石”的海宁皮影戏;从有“吴风越韵”之称的吴江木偶昆曲,到“闯码头”走四方的吴桥杂技艺人;从南有无锡“大阿福”,到北有天津“泥人张”;从丹阳后巷镇的“九狮图”,到邳州纸塑狮子头;从镇江的传统酿醋作坊,到济宁乡野的手工纸坊;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扬州漆器,到因伏羲故里而得名的伏里土陶;从临清土窑烧造的贡砖,到杨柳青制作的木版年画,无一例外地烙上了大运河的印迹。

飞速发展的时代,让生活转的飞快,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新鲜事物“入侵”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习惯于眼前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后,蓦然回首,许多曾经是我们生活所离不开的行当在渐行渐远,有的甚至销声匿迹。

每当目睹这些冲突时,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记录下这些历史遗迹与风俗的重要性。可能我们没有能力留住它,但我们可以努力记录下它,记录它们曾经的样貌,曾经的辉煌。

作者简介

袁培德

媒体专栏作家,人民网签约摄影师,光明网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嘉兴日报摄影记者。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来,曾获得“国展”金奖、“ 奥赛”金奖,以及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荣获了1800多个奖项。期间,8年孤身徒步拍摄西部八省, 3年只身采访京杭大运河全程,6年8次走进孟加拉国拍摄人们的生存状态。

作品《风雨兼程》被中国文联评为“国展”60年摄影精品,被“奥赛”组委会评为20年精品并收入《2000-2020年奥赛荟萃摄影集》。还曾荣获浙江省首届十佳摄影家、嘉兴市首批“四个一批”文学艺术类人才。 

著作有《路上的故事——孤身徒步探险笔记》《视觉盛宴——摄影的技术和艺术》《镜界》《嘉禾疫情记》《双河记——从京杭大运河到贾木纳河》《沈家窑》等。展览有《魅力黑白》袁培德摄影艺术展,《我从雪山走来》袁培德中国西部人文摄影展,《锦绣中华》袁培德风光摄影展,《中医诊所》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镜界》袁培德从事摄影创作三十三年全国城市巡回展,《山河在》首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寻找出口》直面冲击——长三角地区当代摄影作品学术提名展,《运河两岸》袁培德大运河人文地理摄影展。

 

本网站及其公众号为公益性网络平台,所发图文仅供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说明问题之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图集